如何营造学术会议的交流氛围?

2019-08-17 6503

学术会议可以开得富有成效、妙趣横生,也可以开得死气沉沉、毫无建树,这取决于学术会议的学术氛围和情景控制。所以,学术会议营造出“平权、自由、兴趣、期待”的会议交流氛围,培育进取情景,坚决杜绝威慑、退却、敌对等情景的出现,为此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

如何营造学术会议的交流氛围?

第一,  使学术会议的交流变得高效。高效的学术会议,首先要有高效的会议流程来确保,正确的会议流程依次为应为:①确定会议主持人;②确定会议目标及议程;③确定会议时间;④选择适合会议主题的会议地点;⑤确定与会人员;⑥准备适当的视听辅助设施;⑦确定达成会议目标的方法;⑧发布会议通知及会前准备事项;⑨会议记录;⑩会后发布会议备忘录。二是要将插话和跑题降到最低限度。要降低插话和多人同时发言的现象。三是要避免学术会议中的“上司效应”。所谓“上司效应”就是学术会议主持者(或演讲者、所谓学术权威)把会议当成是对与会者训话的工具,使与会者对他们产生惧怕、反感、不愿畅所欲言等消极的反应。有人形象地将这种效应描述为:主持者发言仿佛是在主持一场葬礼,他讲话时,与会者都只能低头默哀,不敢吭声。

 

第二,  使每位与会者都参与交流。会议组织者在会议日程安排上要给每位与会者一段正规发言的时间。在会议召开前,应当将日程安排分发给与会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那些不善言辞的人一个准备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轻松、有效地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可以迫使那些喜欢插话的人尊重分配给其他与会者的时间。要促使每位与会者都负起责任,调整自己的交流态度和方式,使那些不喜欢发言的人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发言,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主意。同样,要使那些喜欢发言和插话的人收敛一些,以满足集体的不同需要。

 

第三,  促进与会者的互动交流。学术会议讨论中的互动行为包括以下类:一是引发行为。促使与会者形成提议、提出新建议、方案或行动计划,以及有关会议议题的提议及其讨论内容的提议。二是反应行为。促进与会者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支持或反对,以及另有想法。三是澄清行为。促使与会者深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检验反思。四是过程控制行为。通过交流,促使与会者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交流行为予以激励、控制或约束,积极加入讨论,主动请与会者当中未积极参与的人发表观点、意见。

第四,  促进学术会议话语的平权。学术会议组织者或支持人应营造一种与会者人人平等的情景,主要表现为:不问与会者身份和背景,在一切会议待遇上平等;除了尊重年龄、性别、民族习俗外,不设学术会议的优先权和特殊权,如坐席、演讲时间、学术观点等方面不搞特殊化;不搞学术预设,不设学术领袖和权威,在面对学术问题上除学术标准外,没有别的任何标准;鼓励平等的学术批评和质疑,不允许以学术权威和领导者的身份压制不同意见,获得对学术观点的支配权等。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