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怎么联系编辑

2025-11-18 33

投稿SCI期刊的过程,就像一场需要耐心和策略的漫长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与期刊编辑进行有效、得体的沟通,是解决疑问、推进稿件处理的关键一环。然而,许多研究者,尤其是初次投稿的作者,常常对“如何联系编辑”感到困惑和忐忑,不确定何时联系、联系谁、以及怎么说。本篇艾思科蓝小编就为大家介绍“SCI怎么联系编辑”。


SCI怎么联系编辑


一、 明确联系编辑的正当理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编辑的时间非常宝贵,不应被随意打扰。因此,在动笔写信之前,务必确认你的联系是必要且合理的。通常,以下几种情况是联系编辑的正当理由:


1.  投稿后长时间未分配稿件编号:系统显示投稿成功,但超过期刊承诺的平均时间(通常为1-2周)仍未收到任何稿件编号或确认信。


2.  审稿周期远超期刊公布时间:稿件处于“Under Review”状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期刊官网声明的一般审稿周期(例如,声明为8-12周,但已超过16周)。


3.  对审稿意见有重大疑问或需要澄清:收到审稿意见后,如果发现某条意见存在明显的误解、信息错误或难以执行,需要向编辑说明情况。


4.  需要申请延期修改稿件: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修改截止日期前返回修改稿,需要申请适当延期。


5.  稿件状态出现无法理解的异常变化:例如,稿件状态突然跳转到某个不常见的环节,或长时间停滞不动。


相比之下,投稿后一两周内催问审稿进度,或对审稿人的学术观点单纯表示不满,则不是联系编辑的好理由。


二、 找到正确的联系渠道与对象


找到了正当理由,下一步是找到“对的人”。盲目发送邮件往往石沉大海。


1.  首选在线投稿系统:绝大多数SCI期刊使用在线投稿系统(如Editorial Manager、ScholarOne)。系统内部通常设有“Send E-mail”或“Contact Editor”的功能按钮。这是最直接、最受编辑偏好的沟通渠道,因为邮件会自动关联到你的稿件编号,方便编辑快速定位。


2.  查询期刊官网的编辑部联系方式:如果系统内无法联系,或问题与系统本身有关,可以去期刊官网寻找“Contact Us”、“Editorial Board”或“About the Journal”等板块。这里通常会列出主编(Editor-in-Chief)、执行编辑(Managing Editor)或编辑部办公室(Editorial Office)的邮箱。


3.  区分联系对象:一般来说,询问稿件处理流程、系统技术问题,应联系执行编辑或编辑部办公室;而涉及学术争议、对审稿结论的申诉等重大事宜,则可能需要联系主编或副主编。在“Editorial Board”页面通常可以看清各位编辑的分工。


三、 撰写专业得体的沟通邮件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邮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你能否获得有效回复。


1.  清晰的邮件主题:主题行应简洁明了,包含稿件编号、文章标题和事由。例如:“Inquiry about Manuscript [稿件编号] - [文章简标题] - Extended Revision Deadline Request”。


2.  规范的称呼:使用“Dear Dr. [编辑姓氏]”或“Dear Prof. [编辑姓氏]”。如果不确定编辑的性别或头衔,使用“Dear Editor”或“Dear Editorial Team”是安全的选择。


3.  开门见山表明身份与意图:正文开头第一段就应直接说明你是谁(通讯作者),稿件编号是多少,文章标题是什么,以及此次联系的目的。


4.  具体陈述情况,保持客观礼貌:清晰地说明你遇到的问题或请求。如果询问进度,可以提及投稿日期或送审日期,并与期刊公布的周期做对比。如果是回应审稿意见,应具体指出是哪条意见存在疑问,并冷静、专业地陈述你的理由。避免使用任何带有情绪化或指责性的语言。


5.  附件或证据:如果申请延期,可以简要说明原因(如额外的实验耗时);如果有需要澄清的审稿意见,可以附上相关文献截图作为佐证。


6.  结尾表达感谢:最后,感谢编辑的时间和考虑,并表示期待对方的回复。


与SCI期刊编辑沟通是一门艺术,核心在于尊重、清晰和专业。在必要的时机,通过正确的渠道,发送一封措辞得当的邮件,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能给编辑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未来的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