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避免假大空

2025-10-31 28

每到毕业季或职称评定期,撰写论文就成了许多学者和学子必须面对的任务。然而,不少论文尽管选题宏大、术语堆砌,读来却感觉内容空洞、缺乏实质,陷入了“假大空”的困境。这类论文往往观点模糊、论证乏力,既无法贡献新知,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何让论文言之有物、扎实有料,是学术写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本篇艾思科蓝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论文如何避免假大空”。


论文如何避免假大空


一、问题导向,切口要小


许多论文的“空泛”源于选题过于宽泛。比如,“论企业管理优化策略”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这类题目,范围太大,容易导致论述流于表面。建议从具体问题或现象入手,比如“某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率的个案分析”或“《论语》中‘仁’的概念在当代社区建设中的一项应用观察”。小切口便于深入挖掘,也更容易形成集中、清晰的论证线索。确定选题时,不妨自问:这个研究究竟想解决什么具体问题?预期的结论是否明确、可验证?


二、文献扎实,对话而非罗列


文献综述部分最忌简单罗列书目和观点,看起来像一份流水账。避免“空”的关键在于,将文献视为对话的对象。不仅要说明“前人研究了什么”,更要阐明“他们的研究有何不足或争议”、“我的研究将如何回应或推进这些讨论”。例如,可以指出某一主流理论在解释新现象时的局限性,或发现不同研究结论之间的矛盾,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立足点。扎实的文献基础是论文的骨架,能让论述站稳脚跟。


三、论证严密,数据案例支撑


观点的说服力离不开严密的逻辑和实在的支撑。避免提出一个断言后,只用“我认为”或“众所周知”来搪塞。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研究,都应提供具体证据。比如,提出“某项政策效果显著”,最好能用数据、图表、访谈记录或典型案例来展示效果如何显著、在什么条件下显著。论证过程要环环相扣,每一步推理都要经得起推敲,让读者能清晰地跟随你的思路从证据走向结论。


四、语言精准,避免虚饰空谈


学术语言需要准确、简洁,而非靠华丽辞藻或空洞口号来填充篇幅。慎用“重大意义”、“深远影响”、“极大地促进”这类缺乏具体指向的夸张表述。相反,应多用陈述性、描述性的语言,具体说明研究发现了什么、过程如何、结果怎样。例如,与其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如具体说明“本研究对某某理论框架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维度,有助于理解某类现象的形成机制”。语言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内容的实在感。


五、结论具体,指向明确


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应只是前文的简单重复,更不能夸大其词。避免使用“填补了空白”、“达到领先水平”等缺乏依据的自我评价。结论应扎实地总结本研究的确切发现,明确指出这些发现的意义和适用边界,并坦诚说明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个具体、诚恳的结论,远比一个听起来宏大却无法落地的结尾更有价值。


撰写一篇扎实的论文,本质上是对研究者思维严谨性和专业深度的考验。它要求我们放下对宏大叙事的盲目追求,转而关注真问题、提供真证据、进行真思考。只有这样,论文才能摆脱“假大空”的标签,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学术贡献。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