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可撤回吗

2025-10-17 22

SCI投稿可撤回吗?当一篇SCI论文的投稿信发出后,那份混合着期待与焦虑的心情,想必许多科研工作者都深有体会。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作者可能会在投稿后,甚至在审稿过程中,发现论文存在重大疏漏、数据需要补充验证,或者 authorship(作者署名)出现了争议。这时,一个紧迫的问题便浮现在脑海中:已经投出去的稿件,还能撤回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过程绝非像撤回一封普通邮件那样简单随意,它有一套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和伦理准则。


SCI投稿可撤回吗


一、为何需要撤回投稿?


撤回投稿,学术上通常称为“撤稿”(Withdrawal),并非一个可以轻率做出的决定。它通常源于一些比较严肃的原因。最常见的情况是作者在投稿后发现了论文中存在无法通过简单修改来弥补的错误,例如核心数据解读有误、实验设计存在致命缺陷等。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审稿过程不仅是对审稿人时间的不尊重,更可能发表出有问题的成果,损害学术声誉。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作者署名纠纷,比如某位贡献者被遗漏,或者未经许可被添加为作者,这需要在论文进入下一阶段前及时纠正。此外,有时作者可能会收到另一本期刊更具吸引力的录用通知,希望转投,但这种情况下的撤稿需要格外谨慎处理,以避免被视为“一稿多投”的不端行为。


二、撤回的最佳时机


把握撤回的时机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操作的复杂性和对各方的影响。最理想、最简单的撤回阶段是在稿件尚未进入“送审”(Under Review)状态之前。大多数期刊在投稿系统中有“投稿后修改”(Submitted Manuscript)或类似的初始状态窗口期。在此期间,通常只需通过系统功能或发送一封简单的邮件给编辑部,礼貌地说明情况,即可相对轻松地完成撤回。一旦稿件状态变为“Under Review”,意味着审稿人已经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进行评估。此时撤回虽然仍然可行,但需要更正式地提出请求,并向编辑部及审稿人表达诚挚的歉意。如果论文已经走到了“小修”(Minor Revision)或“大修”(Major Revision)阶段,甚至已经被原则上接受,再提出撤回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除非有极其特殊且迫不得已的理由。


三、正确的撤回流程是怎样的?


撤回投稿必须通过正式、规范的沟通渠道进行,切忌悄无声息地置之不理或试图联系审稿人个人。标准的流程始于一封写给期刊编辑的正式邮件。这封邮件应当清晰、诚恳地阐述请求撤回稿件的理由。理由不需要过于冗长复杂,但必须真实可信,例如“我们在后续的数据复核中发现了一个关键性错误,需要进行额外的实验来验证,因此恳请撤回本稿件以进行彻底修正”。邮件的署名应为所有共同作者,或者至少是通讯作者,以表明这是团队共同的决定。对于已进入审稿阶段的稿件,在邮件中表达对编辑和审稿人所付出时间的感谢与歉意,是体现学术修养的重要一环。发送邮件后,耐心等待编辑部的正式确认回复。只有收到期刊官方发来的确认撤稿邮件,整个流程才算正式完成。


四、不当撤回可能带来的风险


不了解或不遵守规则的撤稿行为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最直接的风险是损害作者和所在机构的学术声誉。频繁或理由不充分的撤稿可能会让编辑部对作者的严谨性产生负面印象,影响未来在该期刊的投稿。更严重的是,如果作者在未正式撤回A期刊稿件的情况下,就将相同内容投稿至B期刊并被发现,这就构成了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一稿多投”,可能导致两本期刊同时拒稿,并对作者进行标记,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此外,如果撤稿处理不当,例如在未获确认的情况下就以为已经撤稿成功,稿件可能会继续其审稿流程,甚至最终被发表,造成更大的麻烦。


因此,面对是否需要撤回SCI投稿的抉择,核心在于审慎评估、理由充分、沟通及时且规范。它应当被视为学术发表过程中一个严肃的补救措施,而非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的便利选项。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