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PUS期刊中有H指数吗?


SCOPUS期刊中有H指数吗?现如今,发表国外期刊的国内作者是越来越多了,一些期刊是以H为指标的,那么什么是H指数呢?H为研究者的指标,用来了解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影响力,H指数(H index)是2005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所提出的一种综合量化研究成果的综合量化方法。H指标是根据作者的论文数目和被引用的次数来计算的。下面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再简单讲解讲解这个问题。
h指数综合衡量了作者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h指数主要是一个影响力判定参数,主要关注这名作者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作者想要获得h指数,就要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如果发表了很多篇论文,但是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交流,就不能获得较高的h指数。
h指数计算是基于研究者的论文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 次,他的h指数就是n,如一名作者的800篇文章中有101篇被引用了101次以上,其H指数是101。
英文论文被引次数获取常用的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Scopus和Google学术等,中文论文常采用的有CSTPCD, CSCD和人文社科的CSSCI等。任意单一参数评价都有局限性的,h指数引发的问题就多,单位如果仅凭h指数作为量化考核有时难免过于武断。
SCOPUS拥有一个以H指标为基础的个体评估工具,它可以为个体和单位的业绩评估提供参考。
SCOPUS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它的使用界面简单、易于使用,可以更容易地查找作者和单位引用的文献评估指标,从而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科学研究成果计量指标中,除影响因子外,还包括发表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 H指数等。
H指数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它不但可以表示引用的数目,还可以表示文章的数目,所以它比单纯的统计引用数更具台理性。如果某一位作家的H值为6,则表明他的6篇文章中,至少有6次被引用。
事实上,只要是有引文资料的资料库,就能提供自己的H值,中文也是如此。引文资料的分类非常简单,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识别同名作者,以及被引文献的唯一处理。
以上就是“SCOPUS期刊中有H指数吗”的所有内容啦。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的信息,可以进入我们艾思科蓝学术网站搜索关键词或是关注的我们的更新,站内会有小编给大家解答疑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