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分区的划分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SCI分区的划分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呢?众所周知,SCI期刊是被划分为四个分区的,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分区方式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划分的。一般来说,SCI期刊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JCR分区,一种是中科院分区,二者基本都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作为划分依据,只是划分的区域不同,下面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说说两者具体分区是怎么样的吧。
第一种,按jcr划分。
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去年的影响因子排列,平均4等分(各25%),分别为Q1、Q2、Q3、Q4。
第二种,按中科院划分;
第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前5%,二区刊:前6%-20%,三区刊:前21%-50%,四区刊:后51%-100%。
不管是中国科学院的分区还是jcr分区, SCI期刊都被划分成四个区,每个区的划分标准都与影响因子相关。然而,影响因子的数值与杂志数量的比例不同。Jcr分区是根据去年的影响因子,对SCI杂志的进行平均分区。中科院分区是根据三年内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 sci期刊分区有不同数量的期刊,呈“金字塔”型。
sci分区区的影响力从高到低,分别是1、2、3、4,投稿一区的SCI论文都是最有价值的,但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是好的文章,可以向高分的期刊发起挑战,而对于普通的文章,可以考虑3区、4区的期刊,也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区和期刊。
本期艾思科蓝分享的内容就到此啦!如有困惑,可以联系站内小编为您排忧解难,欢迎关注艾思科蓝学术网,以获取更多的咨询。希望大家心想事成,论文发表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