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分区是什么意思?
SCI分区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sci分区和影响因子都是衡量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常说的期刊分区是根据学术影响力和领域对SCI期刊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但随着SCI分区的出现,使得科研人员对SCI期刊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排名有了更清晰、更直接的认识。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分享目前主流的分区方法为:JCR分区表与中国科学院分区表。
1. JCR分区表
JCR分区表由Thomson Reuters出台,先将SCI期刊按照所属领域分为177个学科,再将同一学科所有期刊按照该年的IF降序排列,分为Q1(1%~25%),Q2(26%~50%),Q3(51%~75%),Q4(76%~100%)。
2. 中国科学院分区表
中国科学院分区表是SCI从引进走向本土化的举措,2004年起,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制作分区表并公布。根据该SCI期刊的三年平均IF,先将SCI期刊按照所属领域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再将同一学科所有期刊按照该年的IF降序排列,分为一区(1%~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
JCR分区表与中国科学院分区表的比较如下:
(1) 分类方式。JCR分区只有一种分类方式;中国科学院分区采取大小类的分类方式。大类依据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分类体系,小类与JCR分区保持一致。
(2)分区阈值。JCR分区的Q1阈值为25%;中国科学院分区的一区阈值为5%。如Chem. Sci.(当年IF为9.144;3年平均IF为8.985),JCR分区中位列化学综合类(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Q1;中国科学院分区中位列大类化学一区,小类化学综合类二区。
(3)影响因子。JCR分区主要依据SCI期刊的当年IF;中国科学院分区主要依据SCI期刊的三年平均IF。
(4)期刊变更。对更名或合并的SCI期刊,JCR分区会保留两个刊名,并计算两个IF值;中国科学院分区会根据期刊调整,重新计算IF值。
以上就是艾思科蓝小编今天分享关于“SCI分区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啦,小伙伴们还有什么关于期刊和论文发表的相关疑问,随时可以进入艾思科蓝进行了解,在线小编会为大家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