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常超详细的SCI入门级知识
分享常超详细的SCI入门级知识,SCI论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那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科研工作者想要评职称的话就要发表论文,而SCI作为学术界较高地位的论文期刊,自然是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但是对于刚入门的新手学者来说,SCI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么SCI到底是什么来的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将给大家分享超详细的入门级SCI知识,欢迎阅读。
1. 什么是SCI期刊?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 )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
SCI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2. 分为哪几个区?
SCI期刊的分区主要是根据刊物的影响因子来划分的,国内和国外都有SCI期刊的分区划分,二者是不同的。 SCI期刊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SCI官方的划分方式和中科院的划分方式。
SCI官方的划分方式:所有的期刊主要按影响因子高低被分为四个区,分别是Q1区,Q2区,Q3区,Q4区,各占25%。即Q1区是影响因子最靠前25%的期刊,Q4区是最靠后的25%的期刊。Q1区的期刊质量最高,Q4区期刊质量最低。
中科院的划分方式:划分依据相同,但四部分比例不同,Q1区(前5%),Q2区(6%—25%),Q3区(26%—50%),Q4区(51%—100%)。
SCI官方的划分方式的认可度更高,更加通用,国际学术界按此划分。中科院的划分更适合国内SCI期刊的发表。
3. 什么是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
4. 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如何计算?
期刊影响因子计算公式:
SCI期刊影响因子=出版当年之前两年该期刊在当年被引用次数总和÷前两年该期刊出版文献之总篇数
(影响因子和期刊发表论文数,发表论文类型也是有关的,一般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的影响因子。)
5. 什么是引用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是指该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
6. 什么是被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是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有一些别的想法或者疑惑的话也可以留意一下我们艾思科蓝学术网后面更新的内容或者联系站内小编进行咨询哦。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发表论文,在学术的道路上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