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FEEA 2025)在西安圆满落幕!

2025-11-10 4476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2025 年11月7日至9日,第十二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FEEA 2025)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会议聚焦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智能系统及机器人控制等前沿领域,依托多样化且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构建了推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学术平台,吸引了两百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参会与研讨。


640.jpg

会议合影


会议由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协办,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提供支持。会议由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惠飞教授主持。

640 (1).jpg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惠飞教授

长安大学副校长杜强教授在开场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对本次会议即将开展的多维度学术交流活动寄予期望,正式拉开了这场学术盛会的序幕。

640 (2).jpg
长安大学副校长杜强教授
智驭系统,融创未来

本次大会邀请了五位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做大会报告,内容涵盖自主系统控制、多实体智能、电力系统优化、无人机感知与车辆队列协同等多个方向。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施阳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IEEE/ASME/CSME Fellow)以《基于李雅普诺夫的自主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为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双速率分层自适应MPC框架,特别适用于执行器故障下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为解决模型不确定性与计算复杂度高的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640 (3).jpg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施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杨柳青讲席教授(IEEE Fellow)在《多实体智能及其在交通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报告中,提出了“多实体智能”框架,通过“感知-协同-演化”闭环实现跨异构群体的协同决策,为智慧城市中车辆、充电站、微电网等实体的实时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640 (4).jpg
香港科技大学杨柳青讲席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张萌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围绕《强化学习驱动的电力系统控制》展开论述,结合李雅普诺夫理论与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了适用于构网型与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并在多区域电力系统协同控制中展现出优越的适应性与鲁棒性。

640 (5).jpg
西安交通大学张萌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刘准钆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多源信息融合无人机智能感知》为题,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视觉导航与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通过跨模态图像匹配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在动态环境中的感知能力。

640 (6).jpg
西北工业大学刘准钆教授

长安大学闫茂德教授(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在《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队列建模与分布式协同控制》报告中,系统阐述了车辆队列的建模方法与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种应对执行器饱和、通信丢包等实际问题的控制算法,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640 (7).jpg
长安大学闫茂德教授

智控前沿,赋能万象


在分论坛环节,多位特邀报告嘉宾围绕智能装备、通信系统、交通控制、医疗机器人等具体应用方向,展示了具有高度创新性与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分会聚焦机器人前沿创新与核心部件智能运维。重庆大学柏龙教授揭示了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创新构型与免气膜技术,旨在提升安全性并降低成本。西北工业大学侯秀慧副教授展示了如何通过“本构调谐”机制,实现力学超材料在软体机器人与可变结构中的功能在线调控。西南交通大学刘晓红高级工程师则从工程实践出发,阐述了重要装备核心元件的健康管理与智能运维技术体系,为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寿命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

640 (8).jpg
左:重庆大学柏龙教授
中:西北工业大学侯秀慧副教授
右:西南交通大学刘晓红高级工程师

“智能控制与电气系统优化”分会围绕通信与系统的协同优化展开。西安交通大学李昂教授深入探讨了可重构多天线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优化无线信道本身来突破通信容量瓶颈。长安大学左磊副教授则将最优覆盖理论应用于智能网联车协同控制,提出了融合路面摩擦与实时交通状态的车队控制及多车最优分布策略,为实现高效、安全的协同驾驶提供了新思路。

640 (9).jpg
左:西安交通大学李昂教授
右:长安大学左磊副教授

“先进控制与电机驱动技术”分会关注个体行为预测与复杂系统控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君副教授创新性地将个体移动性预测从“下一个点”拓展至“未来一段时间”,利用串联ResNet模型精准预测完整出行链,为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了更丰富的决策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腾龙副教授则针对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了融合安全规划与容错控制的一体化运动控制框架,有效提升了在动态复杂场景下的行驶安全性、舒适性与可靠性。

640 (10).jpg
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君副教授
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腾龙副教授

各分会的口头报告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2位专家学者分别分享了在智能机器人控制、新能源并网与储能优化、新型电工材料、电机驱动先进算法等前沿方向的创新探索;此外,还有24位学者参与海报展示与交流,充分体现了年轻学者与研究者的科研活力。

640 (11).jpg
部分口头报告专家学者

为表彰在会议中表现突出的专家学者,经评选共颁发3项优秀论文奖、3项优秀口头报告奖以及3项优秀海报奖,进一步激励参会人员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为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640 (12).jpg
优秀评选颁奖仪式合影

IFEEA 2025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与技术融合的平台。未来,IFEEA将继续秉承“忠于学术,服务学者”的宗旨,为全球研究者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与更深入的交流机会,共同推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640 (13).jpg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