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报考,顶尖大学倒闭!

2025-09-25 3795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近日,“世界三大顶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的美国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宣布未来两年内将逐步关停其研究生项目,学院停办。


MIIS校长鲍康在公开信中遗憾表示,过去数年间学院采取一系列举措应对招生下滑带来的经营困难,但仍不能解决学院面临的财务危机。也有分析认为,这所顶级翻译学院遭遇的财务与招生难题,背后是AI发展带来的冲击。

外语专业“停招风”蔓延


语言学院、外语类专业掀起“关停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


我国高校的外语类专业早已感受到了这股“寒意”。除了招生遇冷,专业停招、撤销,多个省份发布的本科专业预警名单中,都出现英语、商务英语、俄语、翻译等专业的身影。省内专业布点较多、就业状况相对较差是被预警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近两年,伴随AI对传统翻译界的冲击,外语类专业停招的风更是从本科吹向研究生领域。在近期各高校陆续公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整信息中,多个外语类专业或将消失在明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


640 (22).jpg
图源:麦克思研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大模型影响。而“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越高的职业,招聘量下降越明显。


另外根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发布的《大语言模型在翻译行业应用情况调研问卷》,86.67%的受访者认可“大模型初译+译后编辑”将成为未来主要翻译工作模式。有媒体认为,这意味着翻译者的角色从创造者变为校对员。


全球外语类专业掀起“关停潮”,AI冲击下大批翻译岗位将被取代……这让外语类专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面对新一轮学科发展大变局,一些高校已经率先行动,将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外语类专业逆势破局的关键。


比如开设“外语+”双学位项目正在成为一股新趋势,外语类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尤其受欢迎。


再比如校际联合培养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也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要力量。


但以上这些创新探索因为存在一定的门槛,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


那么对于更广大的高校外语学院,又该如何积极迎接这次巨大的挑战?


求新求变!外语学院的5年规划


面对AI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各高校外语学院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普遍展现出强烈的危机感和改革意愿。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区域国别学研究、改革课程与教学是最常提及的改革方向。


各校应对措施虽各有侧重,但核心思路高度一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1、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转型。通过“外语+AI/技术”“外语+特定领域/产业”模式,打破传统外语专业的壁垒,通过与其他学科融合来重塑专业价值和竞争力。这也是各高校外语学院最核心的应对策略。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纯语言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跨学科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胜任力和跨界创新力。


3、强化区域国别学研究。多所院校将区域国别学视为重要的学科新增长点和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


4、改革课程与教学。通过建设特色课程、引入前沿技术内容,使课程更贴近产业实践;通过建设微专业快速响应社会对新技术和跨学科能力的需求;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互动教学场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