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因接触“毒王”试剂患癌!起诉学校,索赔7亿元

2025-09-12 4594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你有没有在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听师兄师姐说过类似 “男怕吡啶,女怕呋喃”之类的话?很多研究生因为研究需要,总绕不开和一些有毒试剂的接触,虽然实验室都有防护措施,但偶尔也会有小意外的发生。


近日,就有一名研究生,因在实验室过程中暴露于危险化学品后得了癌症,她选择了将自己的母校告上法庭,要求赔偿7个亿。


640.png

图源:NBC NEWS


无培训无防护接触农药超7000小时


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魏玲珑(音)起诉该校称因学校当年未规范学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其罹患甲状腺癌,索赔1亿美元(约7.18亿人民币)。


根据诉状内容,魏玲珑在进行实地研究期间,喷洒达到危险剂量的有害杀虫剂和除草剂,风经常会把这些化学品吹到其脸上。其中,接触的除草剂包括二氯百草枯、草甘膦和乙氧氟草醚,但未得到相应防护,接触危险农药超过7000小时。她认为,校方没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培训,也没有提供使用这些危险化学品的防护设备。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她患癌。


魏玲珑表示,癌症导致自己出现激素失衡,容易疲劳,并可能难以生育,且随时有复发风险,身体上也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她索赔1亿美元,包括已发生的和将来还会产生的医疗费用、心理治疗费用、工资损失和收入能力下降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密歇根州立大学因故意忽视安全而受到惩罚性赔偿等。


面对控诉,校方仅称无法对未决诉讼发表评论,但坚称学校将整个社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

重视试剂危害,任重而道远


有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室工作人员中每1000人中有1.2名癌症患者,而对照组中每1000人中有1名癌症患者。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中,女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胰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

而对于试剂的处理,魏玲珑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国内高校实验室调查显示:63%的实验室无准入制度,新人未培训即可接触危化品;78%的实验室未配备防渗透手套,很多手套为乳胶材质。

640 (1).png
640 (2).png

致癌毒剂潜伏于论文数据背后,神经毒素渗透在习以为常的操作中,而制度漏洞与侥幸心理,往往比试剂本身更危险。安全防线的崩塌,始于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疏忽

我们应该:强制高危试剂使用审批与防护督查。以防渗透手套替代乳胶手套,为致癌试剂配置独立通风系统将安全培训嵌入每一节实验课。

敬畏试剂,就是敬畏生命本身。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