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985研制!

2024-05-25 2742

5月21日12时15分,由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的珞珈三号科学试验卫星02星(武汉一号卫星/海丝三号02星)搭载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10个超大城市中,武汉也成为唯一拥有“定制”城市观测光学卫星的城市。


“武汉一号”重345公斤,采用530公里高太阳同步轨道,具有0.5米分辨率全色成像、10米分辨率高光谱成像、立体测绘、夜光成像等多种任务模式以及在轨智能图像处理等功能。这颗高性价比小卫星应用后将对武汉都市圈进行持续观测,具备月度生产一张武汉市0.5米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的能力,以解决无控制点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问题推动遥感技术学科和武汉市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武汉一号’将每天经过一次武汉上方,优化了以往多颗卫星多次多天收集武汉地区遥感数据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指出,这些数据的合理运用将有利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价值


640.gif

高光谱成像示意图


该星的研制与发射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商业航天发展中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及服务链贯通融合的典型案例对武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大学于2021年启动珞珈三号02星(武汉一号)研制工作,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团队自主研发,龚健雅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曾国强教授担任总设计师。经过三年一个月零一天的不懈努力,再次擦亮了武汉大学的耀眼名片。


640 (1).gif

珞珈三号科学试验卫星02星(武汉一号卫星)模型


以“武汉一号”为代表的卫星科研成果是以武大人牵头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努力成果。“从事卫星相关研究不是一项容易的事业,从‘0’到‘1’的过程最为艰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回忆2018年珞珈一号01星发射的场景“系列卫星”是武大的特色之一,给地方带来了诸多科技利好也将提升城市的区域竞争力。


微信截图_20240525214107.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等在发射现场


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共搭载了四颗卫星。其中,天雁22星搭载的小型化风场探测载荷由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周晨教授团队牵头研制,是我国首颗被动光学遥感测风卫星载荷可对全球临近空间大气风场进行探测。


来源:武汉大学。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