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刘善军
  • 所属院校:
    东北大学
  • 所属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刘善军,1965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河北矿冶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于北京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12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2006年,在河北理工大学任教,2007年-今在东北大学任教,任东北大学测绘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所长,测绘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遥感-岩石力学”、“矿山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及“3S技术在地质及矿业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讲授《现代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进展》等课程。出版3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60余篇。 二、主要负责的科研项目 1. 水对矿山岩石受力灾变过程红外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2010,负责人。 2. 岩石破裂过程微波辐射变化规律与敏感波段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3,负责人。 3. 冷背景下岩石受力热红外光谱变化探测实验与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2015.1-2015.12,负责人。 4. 粗糙度与观测角度对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1-2021.12,负责人。 5. 多传感器智能感知模型与方法,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011-2015,负责人。 6. 地理空间计算并行算法与中间件,国家863计划课题, 2011-2013,负责人。 7. 水对岩石受力灾变过程微波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2015,负责人。 三、工作成果 (一)科研获奖 1. 岩石受力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与机理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排名第3。 2. 岩石应力及灾变红外遥感探测的基础研究,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三等奖,2008,排名第1。 3. 矿山采动灾害多源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第3。 4. 矿山地质灾害集成探测技术及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排名第4。 5. 露天矿山环境与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排名第1。 (二)论著 1. 刘善军, 吴立新. 岩石受力的红外辐射效应.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9 2. 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 遥感-岩石力学引论:岩石受力灾变的红外遥感. 科学出版社, 2006.12 3.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and earthquake thermal infrared anomalies. In advances i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Published by In-Teh, ISBN:978-953-307-005-6,2009.10 (四)主要研究成果 1、实验揭示了岩石在变形和破裂过程中红外辐射变化规律,发现岩石红外辐射随应力状态变化而变化,在破裂前存在红外异常前兆现象,且不同破裂形式对应不同异常特征;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不仅引起温度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发射率的变化,它们是引起红外辐射变化的两个因素;利用红外遥感手段可以监测岩石的应力与灾变现象,并存在优势监测波段。基于此提出了利用热红外遥感手段监测岩石的应力状态和预测岩石失稳现象的方法与思路。 2、实验揭示了岩石在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微波辐射变化规律,即岩石受力微波辐射变化特征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不同波段和极化方式探测的微波辐射变化信号强度不同,同样存在敏感波段和极化方式。研究为地应力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3、研究发现了地震前存在热红外和微波异常现象,异常具有时空演化特征,并与地震区域的构造特点及应力活动有密切联系。 4、开展了矿山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INSAR、高分影像、无人机、热成像、三维激光扫描、GPS、应力计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源协同监测技术,并在抚顺西露天大型滑坡以及鞍钢矿山的边坡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5、开展了矿区环境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联合分析的矿区环境遥感技术,解决了单一波段光谱的异物同谱现象,并在国内多个矿区进行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