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介 沈惠平,1965年7月出生,教授(二级)、博士、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系主任。主要从事机器人机构学、并联机构及装备设计、一般机构学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常州市劳动模范(2008)、常州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6)。 为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996)、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一期、二期、三期)”(第三层次)(1997、2001、200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6)。兼任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招生信息可查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网)、民盟常州市委副主委、常州市政协常委等。 自1990年以来,已主持2项、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共同负责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4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4项)等20项省级项目、企业项目35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有5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合著《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科学出版社,2012);已指导硕士生毕业34人,其中,7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0余人次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优秀硕士论文、国家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生、科研综合实践奖等;负责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控制”团队于2006、2008年被评为常州大学首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西班牙、丹麦、葡萄牙、以色列等国家的同行学者,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发起主办“全国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学理论研讨会”(2011.7.10-14日);主承办“中国机构学发展中青年学者论坛”(2013.11.14-16日);发起主办“InternationalWorkshoponFundamentalIssuesandNovelMethodsinMechanismTheory”(自2015年开始,每年9月举行,常州);共同主持每年一次的“江苏并联运动装备及机器人技术学术研讨会”(2007-至今,共9届); 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课程设计(本科生);机器人机构学(研究生)。 2教育经历 1980/09-1984/07,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冶金机械,学士; 1986/09-1989/03,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学,硕士(导师:黄锡恺、杨廷力) 004/09-2006/06,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导师:马履中) 3工作经历 1984/07-1986/07,鞍山钢铁公司机动处,技术员;从事冶金设备的维修、技术改造; 1989/03-至今,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机构学、并联机构、机械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中: 1998/01-1998/12,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TTU)制造研究中心高访进修(合作者:K.L.Ting教授);从事“复杂多回路机构的结构综合和运动学研究”; 2005/10-2006/04,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床研究所交流访问(合作者:U.Heisel教授);从事“并联运动机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6/10-2016/10,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学术访问、交流(合作者:Andres.kecskemethy教授);从事“多回路操作手的拓扑结构优选、计算”。 4科学研究 4.1学术奖励 (1)《机器人机构设计的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获201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人:杨廷力、沈惠平、刘安心、罗玉峰、金琼、杭鲁滨、石志新、邓嘉鸣。(苏政发【2015】No.3) (2)《以有序单开链为基本单元的机械系统新理论研究》,No.59375203,1993-1996.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获奖人:杨廷力、罗玉峰、孔宪文、刘安心、沈惠平、石宝钱、单松青、张明、姚芳华、褚金奎、张宏、章剑青、李惠良,1999 (3)《新型轴流式搅拌器的应用研究》,1995-2000,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人:张国忠、沈惠平(执行负责人)、张锁龙、沈晓延、葛乐通、毕美华、陈喻,2001 (4)《搅拌反应釜智能CAD软件研制》,1996-2001,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人:张国忠、沈惠平(执行负责人)、张锁龙、马正华、陈喻、周天彤、杨春宏、吴斌、曹仁芳、沈晓延,2002 (5)《任意平面复链运动分析CAD》,1990-1993,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人:沈惠平,1994。 4.2目前主持或合作负责的项目 (1)少维输入-多维期望运动输出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5062,负责人:沈惠平) (2)基于方位特征集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几何化方法及其自动生成算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475050,负责人:杨廷力、沈惠平;执行负责:沈惠平); (3)面向3C制造业的高速执行机构的研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BE2015043,负责人:沈惠平) (4)用于互联工厂的桁架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No:BA2015098,技术负责人:沈惠平) (5)多维并联振动筛的筛分过程精确解析及其机构设计与优选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405039,负责人:李菊);沈惠平参与 (6)轨道交通用高可靠性智能牵引整流变压器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No:BA2010070),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之一:邓嘉鸣、沈惠平 (7)电声电子器件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No:BA2010067),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之一:沈惠平 (8)全成形智能化经编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No:BA2013030,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之一:沈惠平) (9)YDG型土压平衡矩形盾构机的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No:BE201300)”,项目负责人之一:邓嘉鸣、沈惠平 (10)冗余自由度双臂工业机器人虚拟样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No:BE2013061),项目负责人之一:邓嘉鸣、沈惠平 (11)基于解耦并联机构的大幅面光电产品光学智能检测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No:BE2010074)”,项目负责人之一:沈惠平 4.3已完成的主要科技项目 (1)非平面筛面并联运动振动筛筛分机理与设计原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75045,负责人:沈惠平) (2)沈惠平,何宝祥,邓嘉鸣,张会芳等《并联运动振动筛的设计理论与研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国际领先水平”,JK鉴【2010】第2023号 (3)沈惠平,邓嘉鸣,朱小蓉,蒋益兴等《五轴解耦混联高速喷涂机器人的研究及开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国际先进水平”,JK鉴【2011】第2092号 (4)邓嘉鸣,沈惠平,何伦,朱伟,丁磊等《小模数斜齿行星齿轮减速电机的设计与制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JK鉴【2010】第2065号 (5)邓嘉鸣,沈惠平,张银生,孟庆梅等《大吨位真空吸盘翻转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研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领先水平”,JK鉴【2011】第2093号 (6)沈惠平主持项目《一种新型高精度虚所拟轴坐标测量机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人才)项目(No:BK2001413),“国际先进水平”,苏科鉴字[2005]第429号 (7)沈惠平主持项目《食物垃圾饲料化处理设备及技术》,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No.JH02-045,“国内领先水平”,苏科鉴字[2005]第427号 (8)沈惠平主持项目《大吨位高效节能型带式输送机和气垫带式输送机的研制与开发》,企业委托项目,“国内领先水平”,苏科鉴字[2004]第436号 (9)沈惠平主持项目《反应器中扭弯叶片轴流式搅拌器的基础理论研究》,2004.9-2007.10,中国石化科技研究开发项目,No.X504005 (10)沈惠平参加项目《以有序单开链为单元的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275070),2005.12结题完成 (11)面向高速精密作业的混联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No:BE2010061),项目负责人之一:沈惠平,2013.6结题完成 (12)城乡下水道清污技术应用推广(城市下水管道清理机器人的研究),江苏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No:2009010),项目负责人之一:邓嘉鸣、沈惠平,2013.8结题完成 4.4授权的发明专利 2016年(2) (1)沈惠平、黄涛、邓嘉鸣等,一种单输入三平移三转动输出并联机构,ZL201310416490.9,2016.3.9 (2)沈惠平,朱帅帅,孟庆梅等,一种五自由度三平移两转动高空作业输出杆操作手ZL201310395259.6,2016.3.9 2015年(10) (1)沈惠平、戴丽芳、孟庆梅、邓嘉鸣、李菊,一种主动式并联运动脚底按摩器,ZL201410035759.3,申请日2014.1.24.授权2015.7.29; (2)沈惠平、黄涛、邓嘉鸣、李菊、杨廷力,一种单输入四维运动输出并联机构,201310276474.4,2013.6.15,授权2014.4.4 (3)沈惠平、黄涛、邓嘉鸣、李菊、孟庆梅,一种单输入三平移三转动输出并联装置,201310415851.8,2013.9.13,授权2015.9.9 (4)沈惠平、孟庆梅、朱帅帅、李菊、邓嘉鸣,一种两输入三转动输出并联机构,201310394921.6,2013.9.0,授权2015.7.29 (5)沈惠平、黄涛、李菊、邓嘉鸣、孟庆梅,一种双输入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构,201310394796.9,授权2015.7.29 (6)沈惠平、黄涛、邓嘉鸣、王振、孟庆梅、杨廷力,一种位置和姿态解耦的双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201210323495.2,2012.9.6,授权2015.4.15 (7)沈惠平、余同柱、黄涛、邓嘉鸣、杨廷力,一种单自由度三维运动机构,201210307595.6,2012.8.23,授权2015.3.11 (8)沈惠平、余同柱、尹洪波、邓嘉鸣、杨廷力,一种单自由度三维运动装置,201210307592.2,2012.8.23,授权2015.3.11 (9)邓嘉鸣、黄涛、沈惠平、孟庆梅、杨廷力,一种两输入一平移三转动输出并联运动机构,ZL201310338091.52013.8.6,授权2015.8.12 (10)邓嘉鸣、尹洪波、孟庆梅、沈惠平,一种两自由度两转动并联运动装置,201310410528.1,2013.9.10,授权2015.8.12 2014年(1) 沈惠平、朱帅帅、邓嘉鸣、黄涛,一种坯板压机坯板送料装置,ZL201210307646.5,2014.7.16 2013年(3) 1)沈惠平、丁少华、王玮、邓嘉鸣等,一种六自由度空间混联操作平台,ZL2011101463007,2013.3.20 2)沈惠平、余同柱、邓嘉鸣、马正华,一种三转动并联操作平台,ZL2011101899514,2013.3.27 3)沈惠平、李菊、陈爱莲、邓嘉鸣,一种球面并联运动机构,ZL2011101899571,2013.7.17 2012年(5) (1)沈惠平、刘宇辰、邓嘉鸣、马正华、王玮,一种二轴平面型并联操作手,ZL201010503944.2,2012,3.28 (2)沈惠平、邓嘉鸣、赵海斌、马正华,一种钢丝绳伺服精密直线驱动装置,ZL201010256963.X,2012.7.4 (3)沈惠平、邓嘉鸣、蒋益兴等,一种单喷枪喷涂五轴混联机器人ZL20111004282602012.7 (4)邓嘉鸣、沈惠平、蒋益兴等,一种多喷枪协同式喷涂五轴混联机器人ZL2011100428311,2012.72012.7 (5)沈惠平,一种非平面凹坑形筛面的筛箱,ZL201010503955.0,2012.12 2011年(5) (1)沈惠平刘善淑邓嘉鸣李航,一种管道外行走机器人,ZL200910180084.0,2011.11.9 (2)沈惠平王玮邓嘉鸣陆雁翎,一种三轴数控平面型并联操作手,ZL201010279984.3,2011.10.26 (3)沈惠平邓嘉鸣刘宇辰马正华,一种二轴数控平动型并联操作手,ZL201010503959.9,2011.12.14 (4)沈惠平邓嘉鸣李菊、陆雁翎、丁磊、张银生,一种盾构管片钢模全自动开合机构,ZL200910181311.1,,2011.2.16 (5)邓嘉鸣、沈惠平、蒋,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缺陷检测方法,ZL200910030220.8,2010.12 2010年(6) (1)沈惠平、邓嘉鸣、张江涛、唐铃、陆雁翎,张银生,隧道管片钢模液压驱动平移开合装置,ZL200910025557.x,2010.7.28 (2)沈惠平,陈建彬、陆雁翎、丁磊、张江涛,一种并联式太阳能二轴跟踪机构,ZL200910025556.5,2010.8.18 (3)沈惠平、蒋、李菊、邓嘉鸣、陆、张银生,一种盾构管片钢模端侧板全自动开合装置,ZL200910031307.7,2010.10.13 (4)沈惠平,刘善淑、邓嘉鸣、李菊、丁磊、朱小蓉、蒋、陆雁翎,一种平面型数控并联运动操作装备,ZL200910181313.0,2010.10.13 (5)沈惠平,丁磊、邓嘉鸣、李菊、刘善淑、蒋、陆雁翎、朱伟、陈建彬,一种平面型数控加工操作装备,ZL200910181312.6,2010.12.01 (6)沈惠平,朱伟、邓嘉鸣,一种自动折纸机,ZL200810196715.3,2010.8.18 2009年(2) (1)沈惠平,一种单自由度三维空间运动机构,ZL200710046412.9,2009.8.12 (2)沈惠平、高宗华,空间运动混合机,ZL200710019894.9,2009.2.18 2008年(3) (1)沈惠平、杨廷力,用于机器人操作的三维平移并联机构,ZL.200510037951.7,2008.3.12 (2)沈惠平、杨廷力,用于并联运动装备的二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ZL.200610088126.4,2008.6.4 (3)沈惠平、杨廷力,两平移一转动虚轴数控机床及并联机器人机构,ZL200510037953.2008.1.2 2005年(4) (1)沈惠平、杨廷力、马履中,用于虚拟轴坐标测量机及雕刻机的三维平移并联机构,ZL03113115.8,2005.3.23 (2)沈惠平、杨廷力,用于虚拟轴坐标测量机及雕刻机的三维平移并联机构,ZL03113354.1,2005.2.16 (3)沈惠平、杨廷力、马履中,用于虚拟轴数控机床与测量机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ZL03113048.8,2005.9.21 (4)沈惠平、杨廷力、马履中,用于虚拟轴数控机床与机械测量机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ZL03113115.8,2005.3.23 2003年(1) (1)沈惠平、杨廷力、金琼、刘安心、石宝钱,用于虚拟轴数控机、虚拟轴并联坐标测量机及并联机器人的三维平移并联机构,ZL01108297.6,200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