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飞,祖籍河北安平,1964年4月生于重庆,1986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0-1991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学硕士进修班,师从晏炎吾、邢福义、李宇明等学习古今汉语。1997年、2001年先后师从吴熊和、徐朔方、廖可斌学习古代文学,获浙江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专攻明清文学。2001年进入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项楚从事敦煌俗文学研究,2004年出站。现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导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文学学会会长。 开设课程: 本科生:古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世界宗教概论、唐宋诗词艺术、文学名著导读、演讲与口才、书法等; 研究生:汉语规范化研究、语言学理论与西方语言学流派、唐宋俗文学研究、俗文学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等。 学术成果: 1、《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重庆出版社出版,2003 2、《宋词流花苑》(王于飞、薇薇合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钟云舫全集校注-振振堂联稿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 2001.12—2003.12,敦煌变文写卷研究,重庆市教委青年项目; 2003.5—2006.5,敦煌变文故事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2006.12-2010.12,钟云舫《振振堂联稿》(第二卷)校注,重庆市“十一∙五”社科重点规划项目; 2007.10-2009.10,三峡移民精神的文化溯源,重庆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 2008.12-2010.12,重庆抗战移民文学研究,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010.12-2013.12,传统经典导读50篇,重庆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 2013.12-201,5.12,敦煌变文写卷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规划项目; 2014.6-2017.12,敦煌变文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主持教改项目: 2011.6-2014.6,中外汉语师资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 2013.9-2017.7,对外汉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庆师范大学2012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2014.5,唐宋诗词鉴赏,2014年重庆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 奖励: 1990年6月,被重庆师范学院评为“优秀青年教师” 2006年6月,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移民局评为三峡移民精神全国宣传活动先进个人 2009年11月,被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组委会授予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突出贡献奖; 2011年9月,被评为重庆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 2011年12月,被重庆市教委授予第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贡献奖; 2013年4月,《钟云舫全集校注》与《钟云舫研究》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5年6月,获评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教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