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韩智勇
  • 所属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管理科学学院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环境工程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姓名 韩智勇 出生年月 1983年3月 最高学历 博士 可带学生专业及数量 1-2 教育背景及相关工作经历简介 韩智勇 工学博士,地质工程与地质资源博士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固定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处理,以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评价与修复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2013年入选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6-2017年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入选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四川省科技厅、环保厅专家库成员,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环保咨询专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环境监理工程师。 截止2020年,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中国博后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农业部标准1项;已获授权专利6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已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13次。 1.工作经历 2013年7月~至今: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任教,硕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博士后。 2016年3月~2017年3月:美国特拉华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1年7月~2013年6月: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沼气工程研究中心任职。 2.教育经历 2006年9月~2011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市政工程研究生。 2001年9月~2005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 教学活动 课程名称 课程面向(本科生、研究生)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本科生 环境规划与评价 本科生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研究生 环境工程技术 研究生 一种混合式土壤修复装置 专利 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分散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专利 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球的制备方法 专利 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及好氧-厌氧-准好氧循环处理方法 专利 农村生活垃圾特性与全过程管理 专著 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 项目名称 资助来源 2017-2019 填埋场与农业源耦合下地下水中氮的归趋与源解析研究(项目编号:416022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2020 基于淋洗需求的棉田微咸水滴灌-洗盐方案研究(项目编号:417022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2020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子任务2-2(项目号:2018ZX07109-002) 生态环境部 2019-2020 典型垃圾填埋场土壤污染防治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9YFS0509)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9-2021 混合垃圾制备生物碳的“三位一体”利用技术与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8T1109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2020 四川红层区填埋场对浅地下水的污染机理研究(项目编号:SKLGP2017Z013)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2018 填埋场地下水中“三氮”防治对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JY0107)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7-2019 生物碳修复填埋场地下水中“三氮”的效能和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264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6-2018 西藏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2016C01G01106)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15-2016 成都平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风险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ZB0077) 四川省教育厅 2020-2021 四川省红层区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识别及形态特征研究(项目编号:SKLGP2019Z00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公众参与行为视角(项目编号:20RKX0412)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0-2022 村镇生活垃圾时空联合型厌氧-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JCQN0174)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6-2017 成都平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风险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KLGP2015Z01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2020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子任务2-2(项目号:2018ZX07109-002)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