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董蜀湘
  • 所属院校:
    北京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涉及压电材料、磁电复合材料、器件、应用及理论,包括磁-弹-电耦合理论,纳米压电马达和压电致动器,压电微机电系统,换能器,磁传感器,磁电和压电微能源回与收采集器,3D打印系统和压电铁电器件的先进制备,以及在微电子、生物医学和其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董蜀湘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 特聘研究员、教授;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教育经历: 1982年获武汉大学半导体物理学士学位 1989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理学硕士学位 1993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背景: 理论方面 1.在磁电叠层复合材料理论研究中,创立磁场-弹-电场耦合等效电路方法和理论模型,侧重于磁场-电场的动态,特别是谐振耦合。是目前磁电复合材料中主要三种理论方法之一. 推导出考虑尺寸效应的磁电耦合系数表达式; 2.提出谐振声场扰动机理用于目标定位; 提出剪切-弯变模式的压电行波激发和驱动方法;建立压电/金属复合板的平面压电方程,发展出最简洁的解析公式用于压电园板位移-负载关系的精确计算。 实验方面 A.压电器件 1. 世界上最小的压电微马; 该成果获美国宾州大学材料进步一等奖(First Place Prize in Material Advances in MRL,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on Dec., 2000); 论文发表在“IEEE Tra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Vol.50, No.4, 2003”。 2. 发展了极低温(空间)线性和旋转型压电单晶超声步进电机; 该成果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86, no.5, pp053501, 2005; Vol.92, no.15, pp153504, 2008。 3.发现谐振声场扰动方法及机理可用于目标声学定位; 该成果发表在 (i)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82, no.23, pp4181, 2003; (ii)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vol.74, no.23, pp4863, 2003 4.提出压电声谐振腔和智能皮肤方法用于氢气泄漏的主动式监测; 该成果发表在 (i)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82, no.25, pp4590, 2003; (ii) IEEE Tra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Vol.50, No.9, pp1105, 2003;(iii)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84, no.21, pp4153, 2004。 该传感器成功的用于美国能源部氦气和氩气等气体快速在线监测; 5.提出压电剪切模式的超声行波激发方法用于压电马达的驱动; 该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Vol.51, No.10, pp1240, 2004. 6. 提出环形大位移压电致动器的概念( piezoelectric ring-morph actuator); 该成果优于美国宾州大学近年发展的“Cymbal” or “Mooni”概念。该成果发表在 (i)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Vol12, No.9, 2001, (ii)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vol.8, no.2, pp155, 2002. 7.提出和发展了一种压电效应-电流变效应结合的步进马达; 该成果发表在IEEE on Component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art A, Vol.18, No.2, 1995。 8. 空间用压电变压器优化理论研究; 9. 用于光学镜头自动调焦的毫米量级微马达; 10. 智能可调控电感等电子器件。 B. 磁电材料和器件 1. 发现磁、压电复合材料的磁场灵敏度可由10-12 Tesla提高到10-13 Tesla; 该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Vol.29, no.19, pp1606022, 2017. 原灵敏度为10-12 Tesla的成果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83, no.11, pp2265, 2003. 该成果被其它文章多次介绍和引用。 2. 设计了(1-1)型一维磁电复合结构,可产生磁通聚集增强效应,使研制的磁电复合材料的谐振磁电耦合系数提高了7倍; 该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Vol.29, no.19, pp1606022, 2017. 3. 发现磁、压电复合材料(Terfenol-D/PZT)具有超高的电压增益效应; 该成果发表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85, no.14, 2004; 4. 发现磁电复合材料的gyration效应; 该成果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89, no.24, 2006。 5. 发展了系列压电、磁电双机理微能量回收器,单个单元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流分别达到了mW和mA量级,为同类研究报道的最好水平。 发表文章和专利 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文章160篇; SCI引用次数8700余次;拥有4项美国发明专利和3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曾获美国宾州大学2000年材料科学进步一等奖,2014-2017连续4年被Elsevier 评选为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入选者被认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学科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