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周晓林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Idg/麦戈文大脑研究所
  • 研究领域:
    研究兴趣: 主要利用行为实验、眼动、高密度脑电、磁共振成像、行为遗传学/神经药物操纵等技术和研究范式,在三个研究方向上展开研究:1)社会认知,社会情绪和社会决策;2)语言认知和神经语用学;3)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姓名 周晓林 性别 男 所属院系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最高学位 博士 毕业学校 剑桥大学 本科生教学1 认知心理学 本科生教学2 认知神经科学 备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教育经历 1992年 剑桥大学 实验心理学系 博士 1988年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硕士 1985年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学士 2013-now 北京大学 IDG/McGovern 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now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前心理学系)教授 2008-201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系主任 1998-2000 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 Senior Research Fellow 1994-1998 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 Research Fellow 1992-1994 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 Postdoc 学术成就 2018 江苏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6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二等奖 2015, 2015, 2016, 2017, 2018年Elsvier中国心理学高被引学者 2015 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5 获北京大学第二届“十佳导师” 2014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8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5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3 教育部“优秀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称号 2001北京市师德标兵 2001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著作: 李红、周晓林、罗跃嘉主编,《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第一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周晓林、高定国等译,《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2019-2021年《价值驱动的跨通道注意加工机制》,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号:31861133012) 2017-2018年《改善睡眠不足情况下军人社会认知能力的训练任务研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项目号:17-163-12-ZT-002-107-01) 2017~2021年《社会(道德)情感的产生及其效用:预期误差作为一种计算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31630034) 2015~2018年《语境、语用推理和交际变量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1470976) 2013~2017年 《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2&ZD119,子课题负责人) 2013~2015年《感激(感恩)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项目号:91232708) 2012~2015年《社会情境影响公平感知和社会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1170972) 2010年~2014年《人类攻击与亲和行为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科技部973项目(项目号:2010CB833904) 2010~2012年 《不同层级句法结构中语义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0970889) 2008~2010年 《任务维度和任务无关维度特征一致性对视觉搜索的影响及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0770712) 导师寄语 (对低年级同学的建议)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立志成为社会的栋梁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