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王娓,女,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土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截止目前,申请者共发表学术论文53篇,包括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和Ecological Indicator等SCI收录论文36篇(第一/通讯作者28篇),中文核心第一/通讯作者14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其中专著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部. 教育经历 1999/09 – 2002/07,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博士 1994/09 – 1997/7,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 1990/09 – 1994/07,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07/9-至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15.9-2016.6,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 2005/9-2007/9,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2003/9-2005/9,日本筑波大学,生物农林学系,博士后 1997/9-2003/9,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副教授 书籍编撰 王娓 (著), 独撰, 羊草草地土壤碳循环,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6 荣誉与奖励 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2017,2018) 正大奖教金(2016) 铁汉城环奖(2015) 方正教学奖获得者(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 北京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理工科一等奖获得者(2012) 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得者(2012) 教材编撰 盛连喜, 王娓, 冯江 (编著)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研究生培养 课题组获奖情况 杨倩,王娓*,曾辉. 2018年4期的文章《氮添加对内蒙古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被主编推荐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Zhang XY, Zeng H, Wang W*. 2015. The decomposition of fine and coarse roots: Their global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Scientific Reports, 在2014-2018年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论文中获得引用数最多的中国学者论文排名的第8名。引用次数408次,被评为高被引论文。根据对应领域和出版年中的高引用阈值,到 五月/六月 2019 为止,本高被引论文受到引用的次数已将其归入Environment/Ecology学术领域同一出版年最优秀的前1% 之列。 博士生曾文静获批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 博士后曾文静获得第66批博士后面上基金二等资助。 博士生董程程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博士生姚晓东获得第九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第七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获得ISOMES李博院士研究生论文奖 博士生姚晓东获得第四届北京大学地理学前沿研究生论坛二等奖 博士生姚晓东获得第六届北京研究生生态学论坛北京大学分赛场第二名 硕士生张宏锦获得第五届北京大学地理学前沿研究生论坛二等奖 硕士生周玫,陈新月和博士生董立铮获得第五届北京大学地理学前沿研究生论文优秀奖 硕士生周玫,陈新月获得第八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一等奖 博士生董立铮获得第八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二等奖 硕士生陈新月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研究生论坛硕士组一等奖 博士生曾文静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研究生论坛博士组二等奖 博士生曾文静获得第九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第七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学术新星奖 博士生曾文静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科研奖、创新奖(学术类)等 博士生姚晓东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科研奖、创新奖(学术类)、光华奖学金和铁汉生态奖学金等 硕士生陈新月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与广药王老吉奖学金 硕士生周枚获得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 博士生董立铮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 在读博士 姚晓东(2014级硕,2017级博):氮损失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和水分敏感性 董立铮(2018级直博):底物添加调控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氮损失响应的机理 在读硕士 陈新月(2017级):中国北方草地生态化学计量格局及驱动机制 周玫(2018级):氮添加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张宏锦(2019级) 邓彦宇(2019级) 长期从事土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从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角度,运用数据整合、样带调查、野外控制实验、生态模型等多种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时空动态以及驱动机制.针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冬季土壤碳排放对年碳排放的贡献、土壤碳排放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近期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氮可利用性降低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及其机理 2)北方草地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活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和驱动机制 3)氮添加对不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氮损失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及机理”,58万,2020.1-2023.12,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根系养分吸收对温带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63万,2017/01-2020/12,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寒草地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60万, 2017/01-2021 /12,核心骨干成员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过程与趋势分析”,60万,2016/01-2020/12,子课题负责人 已结题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温带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温带地区土壤微生物冬季氮固持对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2013/01-2016/12,项目负责人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典型草地关键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格局”,2012/01-2016/12, 子课题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中国陆地植被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2011/01-2016/12,核心成员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研究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全球意义”, 2009/01-2014/12, 子课题负 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塞罕坝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2011/01-2013/12,项目负责人 7)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环首都生态圈典型人工林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及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研究” , 2011/01-2013/12, 项目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塞罕坝不同植被冬季土壤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2009/01-2011/12,项目负责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计量与预测”, 2008/01-2011/12, 项目骨干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北方草地碳源/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2008/01-2011/12, 项目骨干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北方温带不同林龄的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机制”,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羊草草地土壤根与微生物呼吸对大气CO2贡献量研究”, 2005/01-2007/12, 项目负责人 1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开放课题“我国北方温带不同植被土壤呼吸以及影响因素”, 2007/01-2008/12, 项目负责人 14)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羊草草地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影响机制”, 2006/01-2008/12, 项目负责人 15)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羊草草地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06/01-2007/12, 项目负责人 著作 盛连喜,王娓,冯江 (编著)《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娓 (著), 独撰, 羊草草地土壤碳循环,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