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年5月 教育背景: 1986年9月-1990年7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士; 1990年9月-1993年7月,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 1998年9月-2003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 任职简历: 1993年7月-1995年8月,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助教; 1995年9月-2004年7月,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讲师; 2004年8月-2012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 2012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 2004年-2007年及2010年-2013年,北京大学德语系副主任。 获奖情况: 1994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 1998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2006年获北京大学树仁教师奖; 2013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 译著《浮士德博士》(德国托马斯·曼著)获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一、专著 Luo, Wei: „Fahrten bei geschlossener Tür“. Alfred Döblins Beschäftigung mit China und Konfuzianismus.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04. 二、教材 罗炜编著:《德国历史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译著 1、罗炜译:[德国]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2008年再版,2017年修订再版) 2、罗炜译:[德国]托马斯·曼著《浮士德博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2016年4月修订再版) 3、罗炜译: [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著《学生托乐思的迷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 主要科研项目: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德国历史基础教程》(2006-2009年); 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立项《中德文学文化关系》(2013-2015年); 北京大学核心通选课程建设立项《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2016-2019年)。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德语精读》(一、二、三、四)、《德国历史》等。 研究生课程:《中德文学文化关系》、《德语文学名著鉴赏》、《德语小说专题》、《科研方法与技巧导论》等。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997年3月—1998年2月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访学并任教(北京大学公派前往); 1999年10月—2000年3月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语言学专业进修(北京大学校际交流项目); 2000年5月—2002年4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荷兰语语文学系学习(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