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胡泳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网络政治学 互联网治理 数字经济与管理 中国当代纪录片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所在系:传播学系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简历: 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 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胡泳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中国财经电视节目的创新者之一,历任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我们》总策划。其中,《经济信息联播》荣获《新周刊》“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对话》荣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十佳电视栏目奖,《赢在中国》荣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创富节目。2002-2003年,任中央电视台《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总策划、总撰稿,《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总导演、总撰稿,“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策划。《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特别类二等奖;《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及“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分获中央电视台2003年度专题服务类优秀节目一等奖和二等奖。 胡泳自1990年代中期即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是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他翻译的《数字化生存》(1996)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图书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生存观念的革命;他写作的《网络为王》(1997)是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专著。“数字化生存”、“网络为王”成为当代中国流行语,胡泳也因此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 此后,胡泳有多部论述互联网的作品问世,开国内网络经济及网络社会观察与研究之先河。主要著作包括《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1997)、《另类空间》(1999)、《我们是丑人和Luser》(1999)、《我们都是喝西北风的》(2004)、《太阳照不到的角落》(2004)、《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2004)、《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2004)、《电信赢家:一个前沿市场的战略标本》(2006)、《街头的生存智慧》(2006)、《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信息渴望自由》(2014)、《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2014)、《知识论导言》(2015)等。其中,《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论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2012年度优秀论文;论文《互联网与观念市场》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2015年度优秀论文。 胡泳还翻译了大量国外优秀的互联网研究著作,包括《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1998)、《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1999)、《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2011)、《宏观维基经济学》(2012)、《知识的边界》(2014)、《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2015)、《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2018)、《从根上治理互联网:互联网治理与网络空间的驯化》(2019)等。其中,《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获央视读书栏目《子午书简》与《中国图书商报》共同举办的“2009年度30本最值得一读的好书”之一以及由蓝狮子读书会、新浪财经、第一财经联合评选的“2009年度十大商业图书”之一。《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2011)获“2011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及《商学院》杂志“经理人阅读趣味年报”2013最受关注书单大奖。 胡泳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网络活动家之一。自1997年至 2013年,参与策划和主编了“网络文化丛书”、“数字论坛丛书”和“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代表着中国学者从多重视角阐述网络的前沿努力。1998年参与发起民间网络思想库“数字论坛”,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对社会发挥全面影响,加快中国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进程。2011年参与发起“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一个由信息社会各学术领域的研究者组成的独立学术群体,宗旨是共同研讨中国信息社会的多种课题,为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2012年创办信息社会研究所并任学术委员会主席,该研究所是由中国信息产业界和学术界相关人士发起的民间非营利研究性组织,致力于研究网民的信息权利。2016年发起出版《公地》文丛,集合全国关注互联网未来的优秀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对互联网的演变进行跨界观察;从中国本土实践出发,面向全球互联网发言。 由于其在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方面的建树和影响,胡泳先后被《互联网周刊》评为“中国网络风云人物”之一,被《光明日报》等11家媒体评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人物”之一,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批准并指导的“中国杰出网络人物”评选中获提名奖,被《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评为 “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被搜狐评为“10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被《互联网周刊》评为“中国互联网商业精神名人榜TOP100”之一,被南都报系·奥一网评为“致敬中国互联网20年20人”之一。 胡泳也是中国商业史写作最早的开创者之一,率先开展中国本土管理学的研究与探索。《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2002年,参与创办“蓝狮子财经”图书品牌,旨在促进中国原创财经图书创作的进步。2001-2002年,创办《环球管理》杂志,一本捕捉新的商业和技术世界治理之道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杂志;2007-2009年,任《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努力开拓中国的商业管理杂志之路。2017年,出版中国跨国企业的英文研究专著Haier Purpose: The Real Story of China's First Global Super Company(《海尔使命:中国第一家全球超级公司的真实故事》)。 2014年,作为“全球数字权利评估”项目成员,获Knight News Challenge 奖。2017年,获得全球首个商业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50颁发的Thinkers50 Digital Thinking Award提名。2018年,被Thinkers50选入“Thinkers50 雷达”名单,名列可能对未来组织机构的管理和领导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30位世界思想家之一。 专著: 《网络为王》,1997年海南出版社,台湾捷幼出版社。 《时代英雄》,1997年三联书店。 《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收入“网络文化丛书”。 《另类空间》,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数字论坛丛书”。 《我们是丑人和Luser》,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数字论坛丛书”。 《海尔中国造》(与颜建军合著),2001年海南出版社,2002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2004年韩国SUHIJE出版社。 “海尔MBA教程丛书”(《企业文化与素质管理》、《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跨国攻略与领导之道》),2002年海南出版社。 《张瑞敏如是说:中国第一CEO的智慧》,200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海爾管理創新典範:世界第一的How & Why》,2004年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海爾無國界競爭優勢:世界第一的行銷利器》,2004年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我们都是喝西北风的》,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入“数字文化与经济管理丛书”。 《太阳照不到的角落》,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入“数字文化与经济管理丛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电信赢家:一个前沿市场的战略标本》,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街头的生存智慧》,200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张瑞敏谈管理》,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海尔的高度:中国领袖企业海尔的最新变革实践》,200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瑞敏管理日志》,2008年中信出版社。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年/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思想@网络.中国”丛书。 《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与姜奇平合著),2011年商务印书馆。 《张瑞敏思考实录》(与郝亚洲合编),201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信息渴望自由》,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与师曾志合著),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海尔创新史话》(与郝亚洲合著),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知识论导言:张瑞敏的实践智慧》(与郝亚洲合著),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Haier Purpose: The Real Story of China's First Global Super Company (with Hao Yazhou) (《海尔使命:中国第一家全球超级公司的真实故事》,与郝亚洲合著), Oxford: Infinite Ideas, 2017;Moscow: Mann, Ivanov and Ferber Publisher, 2019. 《海尔智慧》(与郝亚洲合著),201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著: 《数字化生存》,1996年海南出版社。 《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1998年海南出版社。 《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1999年三联书店。 《领导者性格:从文学故事中透视管理》,2007年商务印书馆。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维基经济学》,201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知识的边界》,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2015年重庆出版社。 《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201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