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华方圆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保护生态学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6.08 - 2013.05: 佛罗里达大学 哲学博士(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 1999.09 - 2003.07: 北京师范大学 理学学士(生物科学) 工作经历 2019.05 - 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 2017.03 - 2019.02: 剑桥大学保护研究中心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学者 2013.09 - 2016.12: 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 博士后 杂志任职 2019.09 - 今:Forktail编委 2019.09 - 今:《生物多样性》编委 评审任职 为以下期刊审稿: Animal Behaviour, Animal Cognition, Avian Research, Behavioral Ecology,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Letter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Earth Future, Ecography, 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 Ethology,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Intl J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Land Use Policy, Oikos, Peerage of Scienc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 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为以下基金审稿: Hong Kong 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und 研究的核心方向为全球变化下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及其保护机遇。 具体围绕人类对森林栖息地及物种的利用和影响,以生态学为本,结合环境经济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视角,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挑战提供科学理解和政策指导。研究尤其关注保护区体系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保护威胁和机遇。研究方法基于野外生态及社会经济调查,同时结合建模、文献调研、遥感分析。 目前为止从事并继续深入的主要课题包括: 1. 东南亚森林鸟类群落受伐木工业和贸易驱动的捕捉的影响及其恢复过程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低地热带雨林中,通过时间跨度近10年的鸟类群落调查,探讨鸟类生物多样性的群落结构和御敌行为受伐木所致森林退化的影响,及其群落恢复的过程。同时探讨鸟类群落受由野鸟贸易驱动的捕捉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对森林栖息地保护工作带来的干扰。 2. 中国大型生态恢复工程的生物多样性意义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机遇 结合文献汇总、遥感分析、野外生物多样性(鸟类和昆虫)调查,探讨我国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代表的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分析其实现更多生物多样性益处的生态、政策途径。同时探讨我国“森林与景观恢复”举措实现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益处的途径。 3. 全球“森林与景观恢复”举措实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多赢的途径 通过开展全球尺度的meta-analysis,衡量森林与景观恢复下,生物多样性与碳固定、土壤资源保护、水资源供给三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性,为全球生态恢复举措应该采取的策略提供指导。 4. 农业、林业生产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下,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及保护途径 通过基于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景观尺度研究、以及全球尺度建模两套方法,从不同空间尺度探讨在负有农业、林业生产任务的景观中,最大程度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规划方式。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