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1962年 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系 1962年至今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从事同位素地质及其技术方法研究 1962-1969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室,从事质谱工作 1970-1975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矿所同位素地质研究室,从事质谱工作 1976-1979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实验室,从事质谱工作 1979-1980年 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院进修锆石U-Pb定年法,并合作研究五台——太行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代学 1987年 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8-1989年 赴法国合作研究半年 1990-1991年 赴澳大利亚合作研究4个月 1991年 晋升为正研究员,同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工作经历 1985-2002年 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研究室主任 1990-2002年 任地质矿产部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主任 2001-现在 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主任 为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2-2000年 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1996-2000年 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1993-1997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1996-2000年 任理事长 1999-现在 任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 2009年-现在 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IPRCC)主任 获奖及荣誉 2011,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排名一),中国地质科学院授予 2009,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大型科学装备远程共享示范研究--离子探针示范系统,三等奖(排名一),北京市授予 2007,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个人奖(排名一),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授予 2004,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我国38亿年最老岩石的发现及鞍山太古宙地壳演化,一等奖(排名一),国土资源部授予 2006,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铼-锇定年标准物质的研制与新技术方法研究及地质应用 ,二等奖(排名七) 国土资源部授予 1995,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北秦岭变质地层同位素年代研究,二等奖(排名二),地质矿产部授予 1993,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华北陆台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二等奖(排名三)地质矿产部授予 1991,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 MFD-I型质谱计灯丝预处理台,三等奖(排名二),地质矿产部授 1990,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用热离子发射质谱计直接测定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三等奖(排名一),地质矿产部授予 1987,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太行山-五台山前寒武系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三等奖(排名一),地质矿产部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