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课程 岩石学、比较行星岩石学、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招收研究生方向 硕士生:行星地质学;火成岩岩石学;岩浆及成矿作用 博士生:类地行星火山作用;行星表面地质过程;撞击构造和生物大灭绝 肖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星地质探测与研究分中心主任、我国深空探测科学目标论证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JournalofEarthScience》、《地球科学》和《ActaGeochemica》编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矿物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嫦娥三号科学应用研究核心科学家团队责任科学家。长期从事岩石学、矿物学和月球与行星地质的教学与科研,牵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行星地质与化学“博士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国防科研项目30余项,开展了月球和火星陨石样品的研究、月球和火星地质研究、月球着陆区选址和嫦娥探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研制了多种模拟月壤用于月面取样试验。在Science,NatureGeosciences,Earth-SciencesReviews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科研合作。主持召开了多次行星科学国际会议,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召集人。科研和学术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等。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工作先进(2005);首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2009);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老师(2011);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等。 学习经历 1997-2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博士学位 1987-199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83-198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6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2001-2003.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8-2000:澳大利亚WMC资源有限公司在华(新疆华奥矿业合作勘探部)高级项目地质师 1990-1997:桂林工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5.3-2005.9:英国KingstonUniversity访问教授 2007.8-2008.8:美国ArizonaState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08.10-2009.1:英国KingstonUniversity访问教授 学术兼职 (1)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7届理事 (2)《中国科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编委(2011-) (3)《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编委(2011-) (4)《ActaGeochemica》编委(2013-) (5)《JournalofEarthScience》兼职副主编(2010-2012)、编委(2010-) (6)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月球风暴洋地区火山穹窿建造的特征和成因》(项目编号41373066),2014-2017,项目负责; (2)博士点优势发展领域项目,《火星南部高原区古老火山特征及其热历史》(20130145130001),2014-2016,项目负责;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不同时空背景橄榄岩地幔属性对比与克拉通破坏过程》。(项目编号:90714002),2008.1-2011.12,主要参加;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川西理塘-巴塘地区二叠纪火山岩性质和归宿-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吗?》(项目编号40572031),2006.01-2008.12,项目负责;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松潘-甘孜造山带南段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和相关壳幔过程》(项目编号40772043),2008.01-2010.12,项目负责;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类火星陨石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的成分:对原始岩浆和火星地幔性质的制约》,2011.01-2013.12,项目负责; (7)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SNC火星陨石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的成分和成因研究》(编号20090145110001),2010-2011,项目负责; (8)教育部《行星地质与化学学科及课程体系建设聘请外教特色项目》;2010-2012,项目负责; (9)中国地调局1:25万《克拉玛依市幅》和《铁厂沟镇幅》地质图修侧.2010-2013;第二负责,总工; (10)中国地调局《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深部地质调查》,2012-2014.项目总工; (11)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建设》,2013-2014,项目负责; (12)参与渤海湾盆地南部凹陷勘探开发示范工程—南堡凹陷火山作用事件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2008-2010; (13)参与973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2011CB808900)”子课题“北疆地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及动力学机制(2010CB808906)”,2011-2014; (14)参与973项目“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子课题“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机制及控制因素(2012CB416802)2012-2015; (15)参与探月三期关键技术预研项目:月壤样品无损分析关键技术和最优分析方案设计;承担《月壤形貌和微结构无损分析技术》,2011-2012. (16)探月三期关键技术预研项目:模拟月壤的研制技术,2011-2015;项目负责 (17)IODP-364:Chicxulub:DrillingtheK-PgImpactCrater,2016-2017 国际及地区合作 2001-2004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RobertRapp教授开展富钾埃达克岩的实验岩石学合作研究; 2003年6月至今与澳大利亚西澳地调局FrancoPirajno博士开展地幔柱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作用及构造演化合作研究; 2003年7月至今与美国UniversityofMaine王春增副教授开展中国西部岩石大地构造学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4年开始与英国Kingston大学JohnD.Clemens教授、NickPetford教授和MikeSmith博士在实验岩石学和行星地质领域开展合作; 2005-2008年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ErlingNielsen博士开展MARSIS对火星次地表探测数据解释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6年3月-2007.8月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GraemeBeardsmore博士开展中国花岗岩地热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6年3月起多次与美国Arizona州立大学地球与空间探测系RonaldGreeley教授和PhilipChristensen教授开展类地行星火山作用、行星遥感及行星地质方面的合作研究;与PhilipChristensen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3-2016,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获奖 (1)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2009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2011 (4)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 (4)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 (5)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