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皮道会
  • 所属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所属院系:
    资源学院
  • 研究领域:
    沉积锰矿 磷块岩矿床 毒重石矿床 重晶石矿床 沉积钒矿 沉积矿产 黑色页岩型矿床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皮道会,男,1978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访学,2007年9月-2010年6月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6月至现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任教。 目前主要从事《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的教学工作,以及沉积矿产(锰矿、钒矿、磷块岩、重晶石、毒重石等)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深地项目子课题2项,企业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等16项。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4篇;教学论文1篇。主要成果包括:(1)对遵义下寒武统含Ni-Mo硫化物层黑色岩系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早寒武世遵义地区的古海洋为分层滞留海洋,底层水体缺氧导致了黑色岩系富含U、V等金属元素,而Ni-Mo硫化物层的形成与热水输入有关。(2)对南秦岭地区下寒武统层状毒重石矿床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黑色和白色毒重石矿床均形成于还原环境,黑色毒重石矿床形成于缺氧-静海缺氧还原,而白色毒重石矿床形成于次氧化-缺氧环境。(3)对湖北宜昌白果园银钒矿床开展了Ag的赋存状态研究,Ag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少量以微小硒银矿形式存在,认为Ag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喷流,通过Ag置换黄铁矿Fe和Se置换黄铁矿S的方式进入黄铁矿。(4)对湖北三峡地区莲沱组顶部凝灰岩开展锆石U-Pb定年研究,莲沱组的上界年龄为734.1±8.1Ma,可与华南地区板溪群/丹州群的中上部对比。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0803013):大巴山地区毒重石矿床成因的C-O-Sr-Nd-Pb多元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2009-2010,皮道会,20万); 【2】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样品测试(2010-2011,皮道会,8.864万元,登记号2010026597)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新青年教师科研基金(CUG100303):遵义松林地区镍钼矿床底部碳酸盐结核成因及年代学意义(2011-2012,皮道会,6万,登记号2011029088);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培育专项华南专项(CUG120702):云开地区多期造山作用与钨铅锌金多金属成矿(2012-2014,皮道会,100万,登记号2012029261);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037):宜昌地区陡山沱组含化石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海洋环境研究(2013-2016,皮道会,92万,登记号2013023107);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102):新元古代-寒武纪早期地层的年代格架与地层地球化学研究(2013-2017,皮道会,100万,登记号2014023124);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项目:福建武夷地区基底变质岩研究(2016-2020,皮道会,30万,登记号2016021030) [1]2005.10-2006.10 JamesCookUniversity|地球化学|海外访学|海外访学 [2]1997.8-20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大学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学位 [3]2001.8-2007.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学位 [1]2010.12-至今 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院长助理 [2]2010.6-2010.12 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2007.9-2010.6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