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课程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圈地球化学》 招收研究生方向 岩石圈地球化学。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硕士研究生,可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名额一个),将指导学生接受系统的岩石圈地球化学研究理论的学习、相关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面的培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并完成相关成果的发表。当前主要工作区域包括青藏高原中南部、华北东南部徐州-淮北地区、湖北宜昌雾渡河地区。 教育工作经历 2014.12-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地化系,讲师 2014.12-2017.0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地化系,师资博士后(合作导师金振民院士) 2010.10-2011.10: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联合培养 2008.09-2014.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地球化学博士(导师高山院士) 2004.09-2008.0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地质学基地班 研究成果 1.首次报道了中国南方最古老的34.5亿年岩石,将中国南方已知最古老岩石的年龄提前了近1.5亿年,并为扬子克拉通起源于38亿年前提供新线索;2.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徐淮地区大陆下地壳捕掳体的研究,限定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发生时间,首次定量证明了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大陆下地壳拆沉量>20km;3.系统研究扬子克拉通崆岭地体太古宙-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事件的时空分布和成因,为扬子克拉通大陆地壳早期形成演化历史提供制约;4.提出扬子克拉通可能经受了较为普遍的2.7-2.6Ga岩浆事件,可能为陆核地区早期稳定化的开始。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徐淮下地壳包体薄片下锆石和榍石原位U-Pb定年研究:对加厚下地壳演化的启示》(41502049),2016/01-2018/12,23万;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意大利Ivrea下地壳基性杂岩锆石U-Pb-Hf-O同位素研究》(2016M590726),2016/01-2016/12,8万;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新青年教师计划,《基性岩浆底侵过程中地壳混染对锆石Hf模式年龄影响的系统研究》(26420160016),2016/01-2017/12,6万; 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和上地幔包体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研究:对地球铅同位素悖论的启示》(GPMR201606),2016/01-2017/12,10万; 5.科技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青藏高原碰撞带壳幔过程与成岩成矿实验》课题(2016YFC0600309)之专题一《拉萨-羌塘走廊带地壳化学结构模型》,2016/07-2020/12,1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