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安俊岭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所属院系: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 研究领域:
    --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招生方向 大气污染物演化机理数值模式研究 教育背景 1992-12--1996-0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博士 工作简历 2003-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2000-10~2003-01,Acid Deposition and Oxidant Research Center, Japan, Researcher 1992-12~1996-08,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博士 教授课程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学概论 大气环境学 奖励信息 (1) 冰雪晶增长微物理过程的风洞实验研究, 三等奖, 部委级, 1994 专利成果 ( 1 ) 突发性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V1.0(软件著作权), 2011,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1SR081793 ( 2 ) 气溶胶和地表面非均相反应生成气态亚硝酸模拟系统(软件著作权),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20SR0814859 ( 3 ) 基于挥发性分档方法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来源数值解析技术(软件著作权), 202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20SR0814865 ( 4 ) 气态亚硝酸室内来源模拟系统(软件著作权), 202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20SR0819095 发表著作 ( 1 ) 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 Monitoring, Numerical Model Forecas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科学出版社, 2015-03, 第 1 作者 科研项目 ( 1 ) 大气灰霾跨界输送及源贡献定量评估, 主持, 部委级, 2012-10--2017-10 ( 2 ) 基于数值模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研究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应用,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 3 ) 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 主持, 国家级, 2017-07--2020-06 ( 4 ) HONO来源对京津冀大气中O3和NOy影响,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5-12 ( 5 )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模拟与风险控制技术, 主持, 国家级, 2008-06--2010-12 ( 6 ) 大气污染模拟预测与源控制技术研发及示范, 主持, 部委级, 2007-01--2010-12 ( 7 ) 东亚对流层臭氧季节变化中人为源和生物源的贡献, 主持, 国家级, 2006-01--2008-12 ( 8 ) 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与演化机理及其控制试验预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03-12--2005-12 ( 9 ) 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调控原理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09-01--2011-12 ( 10 ) 空气质量模式中关键过程改进对我国东部硝酸盐模拟影响, 主持, 国家级, 2021-01--2024-12 参与会议 (1)基于数值模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研究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 2020年度重点支持及培育项目结题验收会 安俊岭、张美根、刘新罡等 2020-08-26 (2)基于数值模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_x000b_形成机制研究及其在京津冀地区应用 研究进展 基金委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化学反应过程专题研讨会 暨 第五届气溶胶非均相化学反应国际研讨会 安俊岭, 张美根, 刘新罡等 2019-11-21 (3)“基于数值模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研究及其在京津冀地区应用”研究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 2018年度项目交流 安俊岭、张美根、刘新罡等 2018-03-25 (4)Impacts of additonal HONO sources on air qualit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 2017-11-07 (5)基于数值基于数值模式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制研究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化学反应过程专题研讨会暨 气溶胶非均相化学反应国际研讨会 2017-10-10 (6)HONO新来源对华北空气质量影响 "大气环境模拟预报技术及软硬件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2016-08-26 (7)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ust radiative effect on the meteorological fields and dust transport over Taklimakan desert Yong Chen, Junling An 2013-06-03 (8)Evalu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emergency response model performance with observations from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s and from pool fire experiments Junling An, Weiling Xiang, Zhiwei Han, Kaitao Xiao, Zifa Wang, Xinhua Wang, Jianbin Wu, Pingzhong Yan, Jie Li, Yong Chen, Jian Li, Ying Li 2013-06-03 (9)Contributions of NOx and VOCs from five emission sources to surface ozone in summer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Yu Qu, Junling An, Yong Chen, Jian Li, Ying Li, Yujia Tang, Jian Lin 2013-06-03 (10)Uncertainties in uptake coefficients of heterogeneous chemistry and their effects on major gaseous component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Yujia Tang, Junling An, and Ying Li 2013-06-03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