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赵灿晖
  • 所属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 所属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桥梁抗震:主持完成了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的高性能地震模拟振动台建设,在拱式体系桥梁抗震与振动控制、桥梁减隔震技术、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深入研究,发展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提出了钢-混连接节点设计的剪力-摩擦承载理论和“夹层比拟”模型,建立了混合结构斜拉桥施工控制双参数控制法,发明了基于干式连接的钢-UHCP轻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实现了组合结构桥梁由建造型向制造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上述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理论,推动了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1995年5月硕士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2001年9月晋升副教授 2001年12月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梁工程专业; 2005年6月于西南交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以引进人才留校工作 在桥梁抗震和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方面均有造诣。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科学研究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了川藏铁路、南京长江三桥、苏通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五桥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桥梁工程的科技攻关,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特等奖3项,或省自然科学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参编《川藏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在桥梁抗震方面,主持完成了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的高性能地震模拟振动台建设,在拱式体系桥梁抗震与振动控制、桥梁减隔震技术、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深入研究。 在组合结构桥梁方面,提出了钢-混连接节点设计的剪力-摩擦承载理论和“夹层比拟”模型,建立了混合结构斜拉桥施工控制双参数控制法,发明了基于干式连接的钢-UHCP轻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实现了组合结构桥梁由建造型向制造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上述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理论,推动了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 专利成果 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节点板式预制板结构(专利号:ZL201810506734.5) 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钢-混组合梁的混凝土板与钢梁的干式连接方法(专利号:ZL201710262230.9) 3.中国,发明专利,双向限位单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专利号:ZL2015102246049) 出版专著 1.2012,专著,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 学术交流情况 1.2019,组合结构第17届学术会议 2.2019,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 3.2018,2018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4.2018,城市与减灾论坛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土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型01.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博士土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型04.桥梁抗风与抗震 硕士土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型01.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硕士土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型03.桥梁抗风与抗震 硕士土木085900土木水利专业型01.桥梁工程 硕士土木085900土木水利专业型09.土木工程 招生要求 1.有较好的力学基础 2.有一定理性思维能力 3.有团队协作精神。 4.愿意接收力学、工民建专业的学生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