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莫继良
  • 所属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 所属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摩擦振动及噪声 高端装备减振降噪 摩擦学及表面工程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摩擦振动及噪声;高端装备减振降噪;摩擦学及表面工程;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个人信息: 莫继良,男(汉),1982年生,广西防城港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9.09~2003.07,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 2003.09~2008.06,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2008.06~2010.08,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010.08~2016.12,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1.03~2012.04,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UniversityofSheffield)访问学者 2016.12~今,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 科研领域及成果: 一直致力于“机械装备关键界面摩擦学行为调控”方向的前沿研究,在高铁系统关键装备及零部件(制动、接触网)安全服役的摩擦学问题、高端装备减振降噪、表面处理减摩耐磨防腐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创新成果,对解决高速列车、飞机、舰船、盾构机等重大装备正常安全服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3篇),论文SCI他引500余次(单篇最高121次),获授权18项中国发明专利。论文成果在国际摩擦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被英美法等40多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在80多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正面引用及评价。4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入选国际期刊多个季度、全年度的“Top25HottestArticles”,1篇通讯作者论文(影响因子:6.216)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2012年:排名7、2018年:排名6)、铁道科技一等奖(2018年:排名12)、铁道科技二等奖(2015年:排名6)、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7年:排名5)、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0年)、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2016年)、詹天佑专项奖(青年奖)(2016年)、唐立新优秀学者奖(2016年)、首届孙翔科研奖(2019年)。 入选西南交通大学“竢实之星”计划(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扬华之星”计划(2018年)、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8年)、“天府万人计划(天府科技菁英)”(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多项,为“高速轮轨理论及技术”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主要成员,近年来主研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课题、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教学经历 开设课程: [1]本科生课程《专业英语(制造类)》 [2]本科生课程《高速铁路先进技术及知识》 [3]外国留学人员及工程师全英文专业培训课程《RailwayTribology》 教学成果 研究生、本科生教学: 长期致力于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支持,精心培养和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指导多届本科毕业设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程实践项目等,坚持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并获一定成效。如:指导研究生发表较多高水平的SCI检索论文、获2013及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获校优秀硕士论文、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协助指导国际合作研究生(法国)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HuajiangOuyang教授合作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共同署名发表多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等等。此外,注重科研成果向课程转化,结合科研情况开设《高速铁路先进技术及知识》、《专业英语》等本科课程,以及面向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留学教师和工程师的全英文专业培训课程《RailwayTribology》,授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及效果,为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7名,指导研究生分别获2013年、2016年、201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创新实践项目资助1人次,协助指导国际合作研究生(法国)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20余人次,指导完成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含国创项目)共5项。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级项目,接触线电连接压接模具断裂分析() 2.省级其他,电连接跳线腐蚀检测分析() 3.国家级项目,XX线现场返回吊弦线检测分析() 4.国家级项目,XX线现场返回定位管斜拉线检测分析() 5.国家级项目,XX线棘轮裂纹检测分析() 6.国家级项目,机械表面/界面科学() 7.国家级项目,盾构机主轴承状态监测和损伤失效分析研究() 8.国家级项目,矿卡制动噪声数据诊断及抑制方法研究() 9.国家级项目,牵引供电及通信信号设备运维关键技术研究-高铁250km/h、350km/h接触网技术与装备简统化研究() 10.国家级项目,矿卡制动噪声产生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11.国家级项目,基于摩擦界面优化的低噪声高速列车盘形制动闸片的设计() 12.国家级项目,激光强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工业示范应用() 13.国家级项目,牵引供电系统装备技术研究—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研究() 14.国家级项目,织构化表面处理降低高速列车制动尖叫噪声的研究() 15.省级项目,表面处理对界面摩擦振动噪声控制机理的研究() 16.国家级项目,高速列车盘形制动噪声的机理及预测方法的研究() 17.省级项目,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 18.国家级项目,无渣轨道扣件系统松动的摩擦学机理研究() 19.省级其他,转动微动运行和损伤机理的基础研究() 20.国家级项目,表面织构控制摩擦振动噪声的机理研究() 21.省级其他,表面织构对摩擦噪声影响的研究() 22.国家级项目,摩擦诱导构造纳米凸结构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23.省级其他,车轴钢转动微动损伤行为研究() 24.国家级项目,高速列车安全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多模式耦合复杂微动失效机制及防护() 25.省级项目,钛合金切削刀具纳米超点阵涂层膜系设计及其产业化研究() 专利成果 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7102599783) 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风力发电机偏航制动系统振动噪声试验台(专利号:ZL2017101273832) 3.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试验环境可控的多向微动疲劳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ZL201210062350.1) 4.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火车轮轴旋转弯曲疲劳的比例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110065980.X) 5.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水平方向磁场的磁环境摩擦学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710230946.0) 6.中国,发明专利,可原位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微动磨损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610141119.X) 7.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粘滑运动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710259977.9.) 8.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冲滑复合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及其方法(专利号:ZL201610347481.2.) 9.中国,发明专利,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制动噪声试验台(专利号:ZL201410798010.4.) 10.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摩擦噪声的织构化表面的铸铁制动盘(专利号:ZL201210506284.2) 1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吊弦预配平台(专利号:ZL201410239617.9.) 12.中国,发明专利,可抑制波磨的铁路小半径曲线轨道系统(专利号:ZL201210571888.5.) 13.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摩擦噪声的试验分析方法及其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210189588.0.) 14.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实施扭转复合微动摩擦磨损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1010279582.3.) 15.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ZL200910059910.6.) 16.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微动试验夹具及其双向微动试验方法(专利号:ZL200910059909.3.) 17.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200810045288.9.) 18.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扭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200710050696.9.) 学术交流情况 1.2019,EuroBrake2019 2.2019,The10thAdvancedForumonTribology 3.2019,第十四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暨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4.2018,EuroBrake20198 5.2018,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军事装备材料防护前沿科学与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 6.2018,青年高端论坛摩擦与润滑 7.2018,2018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8.2017,WTC2017第六届国际摩擦学大会 9.2017,The1stInternationalYouthConferenceofBionicScienceandEngineering(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 10.2016,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11.2015,2015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12.2015,The6thadvancedForumonTribology(中日摩擦学高端论坛) 荣誉与奖励 1.轮轨滚动疲劳磨损机理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19年) 2.高寒高纬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成套技术创新及应用(学会,一等奖,2018年) 3.接触网智能顶配平台研究与开发(省部级,三等奖,2017年) 4.接触网智能预配平台研究与开发(学会,二等奖,2016年) 5.詹天佑专项奖(青年奖)(其他,其他,2016年) 6.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其他,其他,2016年) 7.牙齿磨损机理及抑制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13年) 8.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省部级,其他,2010年) 9.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部级,其他,2009年) 科研团队 “轨道交通运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轨道交通装备制动安全方向负责人)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机械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学术型02.表面设计及制造 博士机械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学术型15.振动与噪声 招生要求 每年主要招收机械方向的研究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英文读写表达能力,研究生在读期间将需学习掌握实验装置设计及搭建、实验分析测试、信号处理及分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