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豆福全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7.8 籍贯:甘肃西和 工作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联系方式:doufq@163.com 教育背景及主要工作经历 1995.9—1998.7天水师范学院物理系。 1998.7—2000.9西和县马元中学任教。 2000.9—2002.7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2002.9—2005.7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应用数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5.7—2009.7西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 2009.9—2013.6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3.10—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2014.12—2015.5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 2015.7—2017.7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后。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担任本科生《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大学物理》《Fortran程序设计》等课程。 研究生教学 担任研究生《非线性动力学》《量子物理前沿》等课程。 目前在“理论物理”专业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教学研究项目 1.“高等数学I”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主讲教师。 2.“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和拓展,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教学研究项目,2008067B,2008-2010,主要完成人。 3.“计算物理”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教学研究项目,2008068B,2008-2010,参与。 4.“数学物理方法”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主讲教师。 5.“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校级教学团队,2011年,主讲教师。 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校级重点课程,2013,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主讲教师。 7.“物理学专业“云亭班”教学计划实施效果跟踪及改进”,2013年,参与。 8.“数学物理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参与式研讨课教学改革项目,2014年,主持。 9.“数学物理方法”,西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主持。 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主讲教师。 科研项目 1.超冷原子系统中的高保真度量子操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65020,2017-2020,主持。 2.超冷原子-分子转化动力学新特性及其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47046,2016-2018,主持。 3.超冷原子系统中的超快量子驱动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2015M580068,2015-2017,主持。 4.超冷玻色原子系统中非线性隧穿的量子调控,1606RJZA081,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8,主持。 5.超冷原子分子转变系统的理论模型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NWNU-LKQN-10-24,2011-2013,主持。 6.非线性物理系统中新型结构及其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NWNU-QN-07-41,2007-2009,主持。 7.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宏观量子态的演化与操控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91021021,2011-2013,参与。 8.磁流体中非线性波及其稳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47010,2011-2013,参与。 9.第七期理论物理专题讲学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47603,2011,参与。 10.非平面状等离子体中非线性波的理论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209128,2009-2011,参与。 11.极端条件下电子、离子及原子动力学特性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3-2015,超冷原子动力学特性研究,参与。 12.非线性物理,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创新团队,NWNU-LKQN-16-3,2017-2019,参与。 13.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47306,2018,参与。 获奖情况 1.全区三优评选活动中教学论文“让学生写‘物理随感集’的尝试”获二等奖,1999年。 2.第十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0年(编号J70040)。 3.“摄动方法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编号:1-12/5)。 4.指导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甲组一等奖2项,2007年。 5.指导西北师范大学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1队,获二等奖1项,2008年。 6.“多组份尘埃等离子体及其相关系统的非线性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 7.指导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甲组二等奖1项,2008年。 8.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届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2009年。 9.西北师范大学2009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年。 10.“高维系统中多粒子体系相互作用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11.“极端条件下若干复杂物理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 12.北京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2013年。 13.指导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甲组一等奖1项,2013年。 14.“多粒子系统中若干非线性物理问题的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 15.指导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甲组二等奖1项,2014年。 16.指导西北师范大学第十届“挑战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 17.“若干非线性现象的理论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三等奖,2016年。 18.“复杂物理系统中的波动现象”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三等奖,2017年。 研究团队 研究组为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冷原子物理量子操控研究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研究生5人。研究组人员为国家基金委设立的“西部高校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与人才建设项目”——“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成员,甘肃省原子分子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员。研究组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