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叶俊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12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有限元理论、机械系统损伤建模方法研究。获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1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21篇,通讯作者SCI论文1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青年项目各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点、青年项目各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项,校企联合项目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编号:51035007,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材料R曲线的飞机机翼大梁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技术研究(2009AA04Z4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定量诊断(NCET-08-0446)”。 主持项目 [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热-力-声场耦合下机翼复合材料结构多尺度疲劳失效研究”,(No.2018JZ5005)),2018年1月-2020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物理场耦合下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失效机理研究”,(No.51675397),2017年1月-2020年12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多尺度损伤机理研究”,(No.51305320),2014年1月-2016年12月 [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热-机械耦合载荷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演化机理研究(No.2015JQ5146),2015年1月-2016年12月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助项目:“疲劳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机理研究”(No.JB180414)2018年1月-2019年12月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助项目“多场耦合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定量诊断研究”(No.JB150402)2015年1月-2016年12月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助项目“复合材料结构多尺度损伤研究”(No.K5051304003)2013年1月-2014年12月 [8]校企科研项目“冲击载荷下天线复合材料臂杆力学性能分析”2016年6月-2016年12月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限变形下多晶非均质材料的三维多尺度随机数值均匀化研究”(No.11572233)2016年1月-2019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多尺度定量诊断研究”(No.51175401)2012年1月-2015年12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随机小波有限元理论研究及瞬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炮管裂纹定量诊断”(No.50805114)2009年1月-2011年12月,已结题 [4]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项目“液压管路系统疲劳耐久试验的试验件加工和安装-机翼管路地面模拟试验”(No.0112040106)2012年1月-2014年12月 [5]可控源密度中子高压倍加节电试验(No.HX011404391) [6]典型舱段三轴震动试验谱等效剪裁方案研究(No.HX0114043814) 荣誉获奖 “动态大变形服役环境下大飞机机翼液压管路耐久试验模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获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 盐城市"515"领军人才 科研团队 博士研究生 2019级:蔡恒(硕博连读)李子威(直博生) 硕士研究生 2014级:张兴龙(工作单位:华为)黄昌龙(工作单位:中兴通讯) 2015级:储辰辰(法国攻博,获2017国家奖学金,发表SCI论文4篇) 2016级:蔡恒(获2018国家奖学金,发表SCI论文4篇) 2017级:洪运(获2018国家奖学金,发表SCI论文3篇)王祎玮(发表SCI论文1篇) 2018级:席家乐(保送硕士研究生)李子威 课程教学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 招生要求 热烈欢迎有志青年加入团队。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研究生1-2人。 课题组研究生每月酬金1100-3500元,保送生有额外奖励。 二、申请发明专利 [1]张德海,李艳芹,叶俊杰,张志城,唐世灏,黄海松,杜飞龙,李梓菲,陈思佳,翟同刚,丁昌,毛增辉,翟恒涛.壁挂式室内空气更新装置.2017.10.20申请专利号:CN201710552499.0. [2]张德海,李艳芹,叶俊杰,张志城,唐世灏,黄海松,杜飞龙,李梓菲,陈思佳,翟同刚,丁昌,毛增辉,翟恒涛.室内柜式无管道送新风装置2017-09-22申请专利号:CN201710552500.X. [3]史宝全,张利坤,姚晨嵩,杜淑幸,叶俊杰,冯晓媛.一种金属板料成形应变测量中点阵网格图像采集与识别方法.2017.09.18申请专利号:CN201710842903.8 [4]史宝全,姚晨嵩,张利坤,杜淑幸,叶俊杰,冯晓媛.一种适用于多视角密集点云数据配准的种子点拾取方法.2017.09.18.申请专利号:CN201710842913.1. [5]张解语,仇原鹰,孔宪光,盛英,杜彬,徐世祥,栾文炬,赵泽,米建伟,叶俊杰.基于螺旋升降机的回转体轴向质心柔性测量装置.2016.申请专利号:CN201611023744.0. [6]仇原鹰,王腾,赵泽,李逵,潘勇,叶俊杰,盛英,段学超.大跨度大挠度悬臂试验台的桁架结构.申请专利号:CN201510101419.0 [7]仇原鹰,芦顺利,段学超,盛英,孔宪光,张解语,赵泽,米建伟,贾斐,叶俊杰.一种可以实现无人对接的线缆接头.2016.申请专利号:ZL201611093618.2 [8]仇原鹰,芦顺利,段学超,孔宪光,盛英,赵泽,米建伟,张解语,贾斐,叶俊杰.一种AGV在线工作对接供电装置.申请专利号:ZL201611093631.8 [9]仇原鹰,杨玉涛,叶俊杰,赵冯,盛英,米建伟.孔宪光.多段圆柱舱段激光检测对准装置.申请专利号:ZL201410018153.9 [10]孔宪光,张晨光,赵泽,仇原鹰,叶俊杰,盛英.置于圆柱舱段对接装置内的手动微调机构.申请专利号:ZL201410018398.1 [11]仇原鹰,李耕,赵泽,叶俊杰,米建伟,孔宪光,盛英.圆柱形舱段对接装置.申请专利号:ZL201410017819.9 [12]仇原鹰,张解语,赵泽,孔宪光,陈顺昌,盛英,叶俊杰,米建伟.用于圆柱形舱段对接装配的柔性夹持装置.申请专利号:ZL201510291849.3 [13]仇原鹰,陈顺昌,孔宪光,叶俊杰,赵泽,盛英,米建伟.双自由度自动控制剪叉式物料运送装置.公开号:ZL20151051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