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64年3月生于山西省芮城县。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0年分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留校任教,1992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996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邀请作为重点领域特邀外国研究员赴日本筑波大学合作研究了四个月,1997年和1999年先后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共一年多,2002年应邀赴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了6个月。 长期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进化计算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在优化算法、天线优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研究成果。为解决复杂天线优化设计问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优化模型,称为可变规划,研究了其理论结果,提出了新平滑求解技术。对复杂优化问题,先后提出了正多面体局部极值算法、改进的Price全局优化算法以及混合差分类进化算法。将复杂天线设计问题表征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非线性优化模型,求解这些模型可兼顾和协调天线的多个电参数,充分挖掘天线的潜力,使天线尽可能满足指标要求。所提出的高性能天线优化设计技术已成功解决了一些复杂的实用天线系统设计问题。如解决了中星1A卫星天线正样相位方向图拟合问题,获得的天线正样辐射相位方向图拟合数据已经应用于2011年9月19日成功发射的中星1A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天线相位方向图拟合算法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以及智能天线在轨使用要求。用户评价:卫星天线相位方向图拟合算法属国内外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120余篇被SCI检索,他引超过500余次。 被评为原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指导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1人。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性能基站天线的全局优化设计研究》; 2.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有效的约束优化进化算法及其在高性能天线设计中的应用》; 3.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超低副瓣相控阵天线容差优化设计研究》; 4.“十五”总装预研项目《星载多波束及可控点波束天线》; 5.装备创新项目《基于蓝牙的单兵无线区域网技术研究(天线子题)》; 6.“十五”国防预研项目《舰载无源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天线子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介电常数介质材料测试新技术研究》(与青岛41所联合申请)。 此外,还主持和参加了三十余个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 此外,还在电子学报、电波科学学报、微波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4篇被SCI检索,50余篇被EI检索。 科研获奖情况: 1.项目《集成电路参数统计最优化设计技术研究》1998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证书号:01-3-002-05。 2.项目《模拟集成电路参数统计最优化设计研究》1998年3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证书号:97-352。 3.项目《集成电路参数统计最优化设计研究》1996年12月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证书号:960360。 4.项目《最优化理论、算法与应用研究》1993年12月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证书号:931551。 其它获奖情况: 1.2001年9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2000年11月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3.1996年5月被评为原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 课程教学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教学情况: 主讲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近代工程优化设计方法》; 主讲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数学物理方法》; 招生要求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为避免垃圾邮件,电子邮箱地址中的@被换成了#,使用时请自行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