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药用真菌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对象以名贵药用资源为主,包括竹节参、茯苓、羊肚菌等,力图通过对天然药物合成代谢网络的认识和发现,应用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定向改造次生代谢途径,以期人工获得大量高价值的天然药物;同时对获得的天然产物进行药理学和免疫学研究。 教育经历 1.2013年-至今,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2.2005-2012年间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攻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师从于国家级名师、分子生物学专家郑用琏教授,从事植物与真菌互作机制的研究; 3.2008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theUniversityofArizona)的BIO5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士VickiChandler的实验室从事半年的70mer-oligonucleotide生物芯片制作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学习。 4.2010年,和美国冷泉港(ColdSpringHarbor)实验室的DoreenWare和LifangZhang教授合作,利用最新一代的双酶切DGE(Digitalgeneexpression)技术来研究植物的抗病分子机理。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青年项目:竹节参、珠子参和羽叶三七之间活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2014/01-2016/12,主持。 2.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竹节参皂苷IV和V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2018/01-2019/12,主持。 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竹节参遗传变异关系的研究;2018/05-2020/05,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竹节参和珠子参药材关联性分析;2013/01-2016/12,参与。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致病相关分泌蛋白BC1G_08363和BC1G_15201在灰葡萄孢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2016/01-2018/12,参与。 6.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菌阴结核组合型分子标识及产品优化;2017/01-2020/12,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