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谢长君
  • 所属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自动化学院
  • 研究领域: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气电控;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交通;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管理系统; 高效热电发电及应用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04);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学位(2009) 谢长君教授(1980-),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15年度(排序1)及2017年度(排序3),获得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排序2),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6年度)。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1项,主持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及面上项目各1项,主持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0多件,已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并完成10件发明专利转让,转让金额突破1200万元。 主讲课程 DSP原理及应用;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科研课题 (1)面向车载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2015-2018年。 (2)车用热电发电新型电源系统与多能源控制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项负责人,2013-2017年。 (3)下一代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系统研发,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负责人,2018-2020年。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机电混联式柔性制动关键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2010-2011年。 (5)纯电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优化及能量控制技术研究,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2017-2019年。 (6)燃料电池汽车三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多目标动态优化研究,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负责人,2016-2018年。 (7)燃料电池汽车机电混联式回馈制动节能控制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2010-2012年。 (8)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仿真及测试系统研发,中南重大国际合作百万级横向委托项目,负责人,2010-2011年。 (9)金冠电力-武汉理工新能源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2018-2020年。 (10)新能源厢式运输车整车控制技术,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2017-2019年。 科研奖项 (1)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名称: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在线检测及远程监控方法,排序1,2015年。 (2)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名称:电动汽车新能源健康监测与多方向控制技术及应用,排序3,2017年。 (3)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 (4)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成果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气电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序2,2018年。 (5)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名称:Fuelcellandlithiumironphosphatebatteryhybridpowertrainwithanultracapacitorbankusingdirectparallelstructure,2016年。 代表性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1)基于双重自适应无际卡尔曼滤波器的锂电池SOC估计算法,专利号:ZL201610530695.3 (2)基于超级电容储能转移的锂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6101858926 (3)一种超级电容非线性三分支等效电路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专利号:ZL2016107545747 (4)燃料电池混合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110412783.0 (5)插电式电动汽车自助充电系统及自助充电方法,专利号:ZL201010212812.4 (6)基于三层CAN网络及自供电特征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专利号:ZL201110169579.0 (7)车载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直接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专利号:ZL201110094165.6 (8)基于燃料电池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110225515.8 (9)一种带振动和温湿度检测的锂电池组分布式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210438186.X (10)带超级电容的车载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直接并联动力系统,专利号:ZL201210177792.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