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1992.7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1.4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9.12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10~1998.9武昌造船厂,船舶建造、船舶设计 2001.4~2013.9武汉理工大学,依次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导 2013.10~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担任教授/博导 科研项目 主持及参与课题: 1.船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工艺研究,2013.01-2015.12,国家工信部,国家级,主持 2.中远之星客滚船太阳能光伏系统示范应用,2013.3-2014.4,企业委托,参与 3.(采用蓄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在大型滚装船上的应用技术研究,2013.1-2015.12,国家级,参与 4.重大装备润滑磨损在线监测诊断系统的研发,2012.12-2013.12,广东省产学研,主持 5.船舶机舱自动化集成系统和数字平台装备,2011-2013,国家科技部863,省部级,主要完成人 6.12000kW海洋救助船状态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研制,2013.9-2016.12,企业委托,主持 7.8000kW海洋救助船主要动力设备监测诊断系统研制,2009.9-2014.7,企业委托,负责完成人 8.2000方/时吸盘挖泥船主要动力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2011.9-2013.9,企业委托,主持 9.8000方自航耙吸挖泥船主要动力设备远程故障研究,2007.12-2008.12,事业委托,负责完成人 10.300方首冲耙吸挖泥船机械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2003.1-2007.1,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主要完成人 11.5500吨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远程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2011.9-2013.9,事业委托,负责完成人 12.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论与方法,2014.01-2016.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主要成员 13.船舶动力系统润滑油状态与轴系动态特性多元耦合作用机理,2014.0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 14.船舶动力机械系统的可监测性研究,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 15.远程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2011.11-2012.11,企业委托,负责完成人 16.数字机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2011.11-2012.12,事业委托,主要完成人 17.航标船远程监测系统研制,2010.11-2011.11,事业委托,主要完成人 所获奖励 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湖太阳能游船设计”获2012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 国际交流与合作 1、2013年7月到8月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参观访问交流; 2、2013年9月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参与PHM设备状态预测与健康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3PrognosticsandSystemHealthManagementConference,PHM-2013Milan8-11September,2013); 3、2013年11月参与BP嘉实多-英国皇家化学会摩擦和润滑国际研讨会(BPCastrol-RSC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ribologyandLubricants); 4、2015年作为主办方主要工作人员之一组织并参与了第六届中-日摩擦学高层论坛国际会议(TheAnnouncementofThe6thAdvancedForumonTribology2015,Wuhan;Date:18thApril–20thApril2015,Wuhan,China)。 5、2015年作为主办方主要工作人员之一组织并参与了第7界中-英摩擦学国际研讨会(7thChina-UKSymposiumonTribology,Date:6thApril–8thApril2015,Wuhan,China)。 6、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引智基地(111基地)“船舶摩擦学与绿色技术”方向的骨干人员,参与该方向与英国UniversityofSouthampton(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UniversityofSydney(悉尼大学)、澳大利亚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7、参与了中澳国际合作项目”ResearchonCouplingRelationshipbetweenTribologyandDynamicsbasedontheMonitoringInformation”(基于监测信息的摩擦学和动力学的耦合关系研究)的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 硕士招生专业 轮机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博士招生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 毕业生主要去向 与船舶或动力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设计院、研究所、船级社、高校、政府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