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2004年9月~2007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7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2015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2017年9月~2017年1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 2018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系主任 在研项目: (1)复合地基褥垫层工作机理与参数设计研究,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项目编号:201639,2016-2018; (2)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拉锚挡墙与桩承式路堤联合支护技术,项目编号:201802,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2020; (3)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22标施工监控,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100万元,2012-2016; (4)刚性桩复合地基全寿命桩土荷载自主调节技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8万元,2018-2020; (5)道路拓宽工程拉锚挡墙与桩承式路堤联合技术研究,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0万元,2018-2020; (6)增城市大封门水库扩容工程安全与影响评价,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62.6万元,2017-2018。 主要成果简述: 长期从事土拱效应理论与地基处理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制了二维多活动门(Trapdoor)、三维阵列式多活动门、以及挡土结构二维可视化模型试验装置,开发了椭圆钢棒相似土技术;系统地揭示了多活动门系统与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类型与随桩间土下沉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土拱效应演化的桩承式路堤设计方法;揭示了双线隧道、桩承式路堤等多活动门系统的土体变形特性,建立了考虑活动门相互影响的变形预测方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武汉理工大学校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和通讯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2011年、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8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5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1项,2015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1项,中铁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1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工法二等奖1项。 主讲《土力学》、《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等专业课程,获得第八届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优秀教案奖。参与在研省级教研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人次,指导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次,指导2015年度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题获得优秀,并获得2016年全国土木专业本科生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对研究生的要求: 1、责任心强; 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3、具有较好的数学、力学和英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