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田野區域:台灣、新加坡 學歷: ◾Ph. D. in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Bielefeld, Germany (Doktorin der Sozialwissenschaften, Fakultaet fuer Soziologie der Universitaet Bielefeld) ◾2nd M. A. in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USA ◾M. A. in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 A. in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經歷: ◾2013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2009- 2013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5- 2009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教學紀錄 一般綜論General: ◾文化人類學專題 (Special Topic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區域課程 Area courses: ◾台灣漢人社會與文化(Society and Culture of Han Chinese in Taiwan) 主題課程 Topics: ◾人類學的社群研究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n Community) ◾性別人類學 (The Anthropology of Gender) ◾族群人類學 (Anthropology of Ethnicity) ◾地景、記憶與文化 (Landscape, Memory and Culture) ◾儀式與展演 (Ritual and Performance) ◾身體與文化 (body and Culture) ◾宗教與文化 (Religion and Culture) ◾性別與宗教 (Gender and Religion) ◾當代社會的宗教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性別論述(Gender Discourses) 研究方法 Method: ◾人類學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Anthropology) 研究計畫專書 2009 白沙屯媽祖信仰之宗教社群研究。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委託研究計劃,計畫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研究計畫 2015 當代媽祖信仰的會靈山現象:性別、個性化與宗教想像的考察。(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2012-2013 心理人類學。(國科會圖書計畫) ◾2011—2013 進香做為異質空間,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國科會研究計畫) ◾2010 空間、記憶與實踐:白沙屯聚落之文化建構 (國科會研究計畫) ◾2009 進香做為異質空間:探討白沙屯媽祖信仰之敘事、記憶與實踐同 (國科會研究計畫) ◾2008—2010 儀式、地景與記憶:探討苗栗獅潭地區的族群關係與認同(國科會客委會「客家的形成與變遷」三年期整合型計畫,子計畫十八) ◾2008 媽祖信仰與社群建構:以苗栗通霄白沙屯為例(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研究計畫) ◾2007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大伯公信仰的比較:社群象徵、族群關係與文化變遷的探討(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海外研究計畫) ◾2006 族群、宗教與歷史記憶:探討白沙屯媽祖信仰的閩客差異與認同問題(國科會計畫) ◾2006 宗教儀式與歷史記憶:探討觀音新屋地區客家認同的文化建構(客委會研究計畫) ◾2006 新加坡大伯公信仰:社群象徵與文化融合的探討(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海外研究計畫) ◾2006 文化差異與客家認同:以苗栗白沙屯與台北通化街的客家人為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田野研究計畫) ◾2005 客家認同的文化建構:探討苗栗地區祠堂與村廟的儀式活動(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田野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