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殳凹教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能环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从事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研究,为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事故应急等重要任务提供了新思路。独立建组开展工作以来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istry、Chem、Chem. Sci.、Environ. Sci. Techno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总引用5500余次,其中14篇通讯作者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热点论文。多项成果获批国际或中国专利,其实际应用正在和多家涉核单位联合研发推进。已培养了一批我国现阶段所紧缺的放射化学青年人才,其中10人在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后直接任职于(3正教授+5副教授+2助理研究员)我国含放射化学专业方向的重点高校。201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1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和2019年分别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和中国化学会遴选为“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铀”和“钚”元素的代言人。现担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超铀辐射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以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等期刊的编委。 荣誉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 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8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2018 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8 Periodic Table of Younger Chemists (represent Uranium), IUPAC, 2018 Emerging Investigat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8 Up and Coming Rising Star,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8 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17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6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培养层次,2016 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4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4 江苏省双创人才,2014 DIC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Ludo Frevel Crystallography Award, ICDD, 2012 Best Poster Award, Plutonium Future Conference,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