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王东炜
  • 所属院校:
    郑州大学
  • 所属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结构工程:结构性态分析与可靠性设计。道路与铁道工程:城市道路交通技术性评价与决策。桥梁与隧道工程:基础设施方案设计与评价分析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8.10—1982.07: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学院(现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08—1984.08: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一处三段技术主管,助理工程师; 1984.09—1987.12: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12—至今:郑州工学院(后郑州工业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其中: 1990.03—1993.06: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10—1996.10: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力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6.12—1997.05:英国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客座研究员; 1999.03—1999.09: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结构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 2002.02—2003.01: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3.01—2004.02:河南省驻马店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2004.04—2005.08: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械、航天和土木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 2007.01—2011.11:郑州共图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授课程: 本科生:《高速公路》、《道路枢纽设计》、《交通工程概论》、《结构可靠度》,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硕士研究生:《工程结构可靠度》、《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现代道路工程》、《城市基础工程学系统理论》。 博士研究生:《工程结构与系统可靠度》、《结构性态设计》。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2007—2012;按起始时间倒序排列): (1)2012.01—2013.12:郑州市重大专项:三环快速化工程智能交通控制及管理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13PSHKS440;金额:50万元),第1名; (2)2011.04—2013.12: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子项:滨海混凝土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0925829-02;金额:10万元),第1名; (3)2010.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特征参量控制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978232;金额:39万元),第1名; (4)2009.01—2010.12:郑州市发改委项目:基础设施安全性评价研究(金额:10万元),第1名; (5)2008.12—2009.12:横向项目:太澳高速公路济源至晋城(省界)段隧道二衬雷达探测(金额:19.2万元),第1名; (6)2008.12—2009.03:横向项目:郑州市快速轨道交通2号线(专项)安全性评价(金额:3.5万元),第1名; (7)2008.11—2010.12:校企联合横向项目: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金额:10万元),第1名; (8)2008.07—2011.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村镇住宅抗震技术与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14-03;金额:20万元),第2名; (9)2007.12—2008.03:横向项目:驻马店气象雷达塔基本频率测试分析(项目金额:6万元),第1名; (10)2007.07—2008.07:横向项目:汝鑫高速公路上台隧道二衬雷达探测(金额:50万元),第1名; (11)2007.07—2007.10:横向项目:鄄城黄河公路大桥抗震性能分析研究(金额:7万元),第1名; (12)2007.01—2007.12: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时频分析的结构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EESR200704;金额:4万元),第1名.科研成果: 2010年,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省科技厅(豫科鉴字[2010]第455号),第1名; 2008年,路网拓朴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技术评价方法研究,省科技厅(豫科鉴委字[2008]第566号),第2名; 科研奖励: 1.“扣件式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2011年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等奖(证书编号:2011118);第1名; 2.“土木工程全系统全寿命优化设计理论”200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编号:2007-107);第10名; 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齿槽接缝地震易损性分析”2007年获河南省建设厅一等奖(证书编号:07107);第2名。 荣誉称号: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55人才工程); 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