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获得农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理学硕士(微生物学);2006年获得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活性研究)。现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活性与构效分析、微生物发酵工程及微生物制药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招标项目”1项。曾主持完成省级鉴定成果多项,其中一项获得“2009河南省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2009002)和“2009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412009J0356)。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计委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计划。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已获授权3项。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横向项目4项。部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近期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3篇。 开设课程:本科生:微生物发酵技术 研究生: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 主要在研项目 及科研经费(2006-):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的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细胞粘附和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研究”(30873100),主持(25万元); 2)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招标项目“典型化工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HNZB[2009]N-67),主持(200万元); 3)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新型高效低毒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开发”(200803020),主持(4万元);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乌头、雷公藤等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区域特色中药指纹图谱与肝、肾毒性相关性研究”(2006BAI06A03),主要参加,承担毒理研究; 5)“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抗肿瘤新药JD27的临床前研究”(2009ZX09102-154),主要参加,承担体外药效学研究; 6)郑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ɣ-氨基丁酸微生物转化法生产工艺研究”,主持(2万元). 主要鉴定、获奖成果及专利(2008-): 1)戴桂馥,刘宏民,徐海伟等.“15-烷亚基取代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HBV实验研究”,获得2009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戴桂馥,吴健,马文艳等.“微生物转化法高产γ-氨基丁酸研究”,河南省科技鉴定成果“豫科鉴委字[2008]第484号”; 3)戴桂馥,刘宏民,徐海伟等.“15-烷亚基取代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HBV实验研究”,河南省科技鉴定成果“豫科鉴委字[2008]第1030号”; 4)刘宏民,戴桂馥,王庆端等.15-亚甲基取代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药物中的用途.国家发明专利,CN200810231375.3; 5)刘宏民,戴桂馥,徐海伟等.15-亚甲基取代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在制备抗炎镇痛药物中的用途.国家发明专利,CN200810231376.8; 6)吴健,戴桂馥.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9117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