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书霞:学习经历: 1990年获郑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93年获郑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6-2007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有机波谱技术是有机分析领域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主要工具。其中电喷雾质谱作为新兴的质谱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各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远远不及电子轰击质谱裂解机制研究的成熟。我们研究小组利用电喷雾多级质谱对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尤其是含磷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总结,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辅助,探索含磷系列化合物的气相裂解规律。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索解析含磷化合物磷构型的方法,利用偶合常数以及二维核磁研究核磁特征与磷构型的内在规律。本研究为判断相关未知化合物结构及其构型提供可行的波谱学方法,并将丰富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的内容,拓展核磁共振在含磷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对促进波谱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五配位磷化合物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氨基酸五配位磷化合物在有机磷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小组合成的系列双氨基酸螺环氢膦烷具有三个手性中心,是研究五配位磷化合物立体化学性质很好的模型化合物。但迄今为止,对于具有P-H键五配位螺环氢膦烷的反应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手性氨基酸螺环氢膦烷的系列反应活性及其立体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氨基酸氢膦烷的类Atherton-Todd反应的研究中,提出了五配位磷化合物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并发现和探索了CO2插入五配位P-N键的新反应。该研究有助于探索五配位磷中心手性的反应新特点,寻求高选择性地合成新型磷烷化合物的新方法,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磷烷化合物。对于氨基酸氢膦烷相关反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将拓展氢膦烷的研究领域,丰富磷烷化学的内容,促进磷烷化学理论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3.化学生物学研究:环肽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在无机磷试剂辅助氨基酸成肽研究中,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机磷试剂辅助经过磷酰化氨基酸及磷酰化小肽,可以由完全未保护的氨基酸出发合成均环肽,并初步合成了一些具有非极性侧链的环肽化合物。同时开展了环肽对于一些金属离子、生物小分子等识别作用的研究,测定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研究环肽和金属离子、生物小分子等底物的相互作用类型以及揭示他们的识别作用机制。该研究有助于阐明无机磷试剂辅助氨基酸成环肽的反应机理,探索环肽合成新方法,进一步促进环肽化学的发展。 主持科研项目: 1.2005.7-2007.7,“环肽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编号20051045901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项目。 2.2007.1-2009.12,“磷试剂辅助环肽的模版合成及其超分子识别作用研究”,编号:20672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011.1-2013.10,“双分子氨基酸氢膦烷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编号:2011A150028,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项目。 4.2012.1–2015.12,“磷中心手性氨基酸螺环氢膦烷的类Atherton-Todd反应研究”,编号:21172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