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刘小京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缺水盐渍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研究包括: 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管理; 2、植物抗逆生理生态与作物优质高效栽培; 3、咸水安全高效利用与盐生植物开发。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66年生,河北宁晋人。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1988年获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农化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南皮站站长。期间于1994.7-1995.12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11-12及2005.11-12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干旱盐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研究。曾主持和参加国家、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国际合作课题2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地方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奖、河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南皮站获奖情况 1、南皮近滨海缺水盐渍区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1990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技术战略研究。199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3、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沙薄的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4、南皮近滨海缺水盐渍区浅层地下水优化利用与调控模式研究.199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5、深浅井结合咸淡水混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水技术的试验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6、黑龙港流域缺水区夏玉米节水高产农机农艺结合配套技术.199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南皮试区旱地棉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8、金丝小枣篱壁型早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997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9、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无核小枣选优与繁育技术.2004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黑龙港地区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河北省“十一五”农业攻关项目“滨海平原盐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3、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先进灌溉设备与技术转移”; 4、国家973项目子课题“水分、养分等要素与作物产量形成的供需协调(胁迫)原理与调控机理”; 5、国家863项目“海冰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子课题等项目。 研究组成员名单 张秀梅,副研究员 毛任钊,研究员 李存桢,助研 刘春雨,工程师 李志刚,硕士 牛振,硕士 陈成升,硕士 尹飞,博士 杨萍果,博士 翟正丽,博士 王波,硕士 张连民,硕士 田儒雅,硕士 授权专利 1、李登顺;王大双;董宝娣;王广军;毛学森.一种日光温室灌溉装置(ZL98205300.2)。实用新型。 2、李登顺;王大双;董宝娣;王广军;毛学森.一种日光温室灌溉系统(ZL98102210.3)。发明。 3、赵四申;王俊民;刘小京;刘孟雨;郭云岭;李桂华;赵玉芝;赵婷婷.一种农田复式作业机具(ZL98119708.6).发明 审定品种 1.A115优质抗旱耐盐小麦,2001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麦2001003号。 2.沧无1号、沧无2号无核枣品种,2002年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