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员
王常慧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氮循环与全球变化
  • 职称: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研究组: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组 学习经历 2002.9-2005.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 1999.9-2002.7山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 1994.9-1998.7山西农业大学,畜牧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5.07-200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2006.11-2014.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5.01-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0.01-2013.03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研究中心(KIT),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合作导师:ButterbachBahlKlaus教授 1998.07-1999.09山西省交城县交城中学 [1]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氮沉降诱导的磷活化及其对碳氮磷计量化学比例的影响(2019.04.01-2021.04.30)主持,在研 [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科技工程专项专题:北方保护区植被恢复技术研发(XDA23080402,2019.01.01-2023.12.31)主持,在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及功能微生物对极端干旱的响应(31770526,2018.01.01-2021.12.31)主持,在研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要素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过程机理(2017YFA0604802,2017.07.01-2022.06.30)主持,在研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刈牧管理和资源管理与水分-养分-能量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均衡调控原理(2016YFC0500703,2016.07.01-2021.06.30)主持,在研 [6]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群项目:土壤碳、氮周转的分子调控机制(2016.01.01-2020.12.31)骨干,在研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降雨格局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与氮转化的影响(41573063,2016.01.01-2019.12.31)主持,结题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对不同放牧和割草强度的响应机理(31572452,2016.01.01-2019.12.31)骨干,结题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过程的影响机制”(31430016,2015.01.01-2019.12.31)骨干,结题 [10]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放牧强度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周转的影响(2018.01.01-2018.12.31)主持,结题 [11]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方向性项目子课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014.01.01-2015.12.31)主持,结题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气氮沉降对羊草草原植物-微生物氮素竞争的影响(31170455,2012.01.01-2015.12.31)主持,结题 [1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子课题:冬虫夏草原生境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2011.01.01-2013.12.31)主持,结题 [14]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草地退化机理研究(2008.01.01-2011.12.31)主持,结题 [15]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项目:内蒙古弃耕草地斑块形成的氮素机理(2008.01.01-2009.12.31)主持,结题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氮矿化过程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30570278,2006.01.01-2008.12.31)主持,结题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盐碱化草地植被重建与利用技术研究,排名第六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苜蓿草产品的加工与利用,排名第四 发现【1】内蒙古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受土壤温度和水分交互作用的影响,温度增加水分升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净氮矿化和净硝化速率; 发现【2】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反硝化及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我们发现,硝酸盐异化还原反应与土壤反硝化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这个竞争关系的存在可以很好的保护土壤中的硝态氮,从而减轻N2O气体的释放;nosZ基因的表达在可以在一定程度表达从土壤中释放的氮气; 发现【3】通过土柱位移实验,将高海拔的土柱转移到低海拔地点,增加了土壤温度同时降低了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增加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量,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氮的转化速率;研究还发现,冻土中土壤氮的转化速率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过程,但是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发现【4】运用Meta-analysis整合分析数据的方法,发现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增加的条件下,土壤氮的可利用性在较冷的地区具有更大的影响,这有利于减轻氮限制,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增加; 发现【5】通过一个3500公里的中国东部森林样带研究发现,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控制土壤总氮矿化的因子为土壤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土壤细菌的丰富度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