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峻博导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软件学报》责任编委、《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执行编委、《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委。 2010年前主要工作在分布式软件模型、体系结构及平台运行机理和关键技术方面,研制了大型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网驰(ONCE),并构建了国产中间件技术体系,参与推动建立了中间件产业技术生态链“四方国件联盟”。另研制了系列高可信软件生产工具,参与建立了国家软件资源共享与协同开发环境(TRUSTIE)。 近年来主要工作在新型分布式软件系统架构(如微服务架构、无服务器架构)的评估与优化、大规模复杂分布式系统可靠性保障方面。 在TSE,TKDE,JSS,ICSE,FSE,ASE,VLDB,ICDCS,IPDPS,SC,Middlewar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教育背景 1992-09--1997-07武汉大学博士学位 1988-09--1992-07武汉大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05-08~现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2000-09~2001-11,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1999-12~2005-08,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9-10~1999-1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7-08~1999-10,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学术兼职 2018-11-01-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委会,委员 2016-01-01-今,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6-01-01-今,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01-01-2019-12-31,《软件学报》编委会,责任编委 2007-06-06-今,《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委会,委员 教授课程 高级软件工程 网络分布式计算 软件工程前沿技术 软件工程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群体化方法及核心技术,二等奖,国家级,2015 (2)基于网络的可信软件大规模协同开发环境核心技术及其应用,一等奖,省级,2013 (3)中创软件人才奖,一等奖,其他,2013 (4)网络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网驰ONCE)技术和系统,二等奖,国家级,2011 (5)国产中间件集成套件“四方国件”及其应用,一等奖,部委级,2011 (6)网络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网驰ONCE),一等奖,省级,2009 专利成果 (1)一种JavaEE应用服务器并发处理方法,发明,2011,第4作者,专利号:ZL200810117820.3 (2)一种基于有状态方面的BPEL流程运行时监控方法,发明,2011,第3作者,专利号:ZL200810118878.X (3)一种ETL流程中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发明,2010,第3作者,专利号:ZL200910081511.X (4)一种面向Web应用宿主平台的资源供给方法,发明,2011,第4作者,专利号:ZL201010578793.7 (5)线程池容量自适应调节方法及应用服务器并发控制方法,发明,2011,第4作者,专利号:ZL200810119285.5 (6)一种基于分布式适配的服务协作方法及其系统,发明,2011,第2作者,专利号:ZL200910084880.4 (7)Web应用部署约束自动检测方法,发明,2012,第2作者,专利号:ZL201010289364.8 (8)一种基于中间件的组件系统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发明,2012,第4作者,专利号:ZL200810223047.9 (9)软件程序中变量的不安全使用的检测方法,发明,2012,第2作者,专利号:ZL201010500543.1 (10)一种软件生产线构造方法及系统,发明,2013,第1作者,专利号:ZL201010279066.0 (11)一种可定制的Web信息集成方法及系统,发明,2013,第1作者,专利号:ZL201010554432.9 (12)一种Web应用细粒度性能建模方法及其系统,发明,2012,第4作者,专利号:ZL201010275216.0 (13)基于OSGi的软件构件监测方法与系统,发明,2012,第4作者,专利号:ZL201010523324.5 (14)一种Web应用性能异常侦测方法,发明,2011,第4作者,专利号:ZL200910079404.3 (15)一种基于模型同步的软件工具集成方法,发明,2011,第5作者,专利号:ZL200810119280.2 (16)一种云应用部署配置构造模型方法,发明,2015,第3作者,专利号:201510702329.7 (17)面向浏览器兼容性能检测的客户端Web应用/捕获重放方法,发明,2015,第2作者,专利号:201510944681.1 (18)一种Web应用的配置参数关联确定方法,发明,2015,第3作者,专利号:201510368841.2 (19)一种基于故障预测的云计算系统自适应监测方法,发明,2016,第3作者,专利号:201610015230.4 科研项目 (1)网构化软件运行支撑和在线管理技术与机制,主持,国家级,2012-01--2014-12 (2)面向终端用户的情境化服务构造与演化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2012-01--2015-12 (3)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故障调试与分析技术研究,主持,研究所(学校),2015-01--2016-12 (4)面向软件开发运维一体化的运行演化智能支撑技术和环境,主持,国家级,2016-06--2019-06 (5)大规模软件的自动化分析与测试,参与,部委级,2017-05--2022-05 (6)面向需求不确定性的智能服务架构研究,主持,国家级,2018-01--2022-12 (7)深度软件定义的自适应与持续演化软件系统支撑平台研究,参与,国家级,2017-10--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