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972年生,汉族。博士,教授,硕导。1994年于浙江大学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于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5年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资助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与优化、智能控制、机器学习、基于生物信号的模式识别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其中SCI/EI检索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部。参与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二项;目前参与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一项,省青年科学基金一项。曾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三)、三等奖两项(排名第四和第六)。 教育经历 1994年于浙江大学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年于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年于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15年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资助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科研方向 智能计算与优化、智能控制、机器学习、基于生物信号的模式识别等 科研项目 1、参与,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资助,“大中型造纸厂废水梯度资源化利用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研究(U1609214)”,2017.1-2020.12 2、参与,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面向多目标跟踪的格子波尔兹曼粒子群模型研究(LQ16F030002)”,2016.1-2018.12 3、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协同生态粒子群计算模型及动态优化方法研究(61203371)”,2013.1-2015.12 4、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智能微粒群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20090451486)”,2009.1-2010.12 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向光性及顶端优势的人工植物算法及应用(61003053)”,2011.1-2013.12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义微粒群算法统一模型研究(60674104)”, 2007.1-2009.12 7、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群智能的移动传感网中流媒体传输优化及其局部协同策略研究(Y1100611)”,2010.1-2011.12 8、参与,浙江省公益性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机器视觉在U型荧光管在线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2011C31014)”,2011.1-2012.12 9、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样性反馈控制的微粒群算法研究(2007011046)”,2007.1-2009.12 10、主持,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思维进化计算及其在非数值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20031031)”,2003.1-2005.12 教授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本科生专业课,大三) 智能计算及优化应用(研究生专业课,研一) 团队信息 硕士招生方向: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