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8年中国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在石油工程学院油田化学系任教至今;2005年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化学原理II》、《油田化学》、《EOR原理》、《采油用剂》等。 主要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有《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指导研究生 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41人。 承担科研课题 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油田化学品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示范”和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高温酸化压裂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 与蒸汽吞吐结合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 特殊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化学品制备与配套装备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提高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低渗透油藏复合活性体系增注机理研究”、“新型压裂体系开发及工业化应用”、“大型压裂返排液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果。 获奖情况 1994年,“区块整体堵水的优化技术、示踪剂技术与堵剂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粘土颗粒堵剂堵大孔道技术及堵水调剖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改善地层非均质性的粘土双液法调剖技术”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区块整体封堵大孔道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以调剖堵水为中心的区块综合治理技术”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区块整体调剖堵水的优化决策技术”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区块整体调剖堵水的PI决策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用于区块整体调剖堵水的PI决策专家系统”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二等奖; 2002年,“区块整体调剖堵水的PI决策技术”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5年,“油田化学品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关键油田化学品开发与工业化应用”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高温酸化压裂添加剂的制备与应用”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高温酸化压裂添加剂的制备与应用”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9年,“以深部调驱为中心的改善水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称号 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贡献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职工发明家”等荣誉称号。 著作 参编《油田化学》教材一部,编写实验教材2部。 专利 授权发明专利: (1)高温酸化用粘土防膨剂ZL200510044926.1 (2)活性溶胶深部调驱剂ZL200410023612.9 (3)三次采油用复合驱油剂的制备方法ZL200410023488.6 (4)一种油田酸化用胶束剂ZL200510044930.8 (5)具有近井增注作用的调剖剂ZL200410023489.0 (6)高温酸化互溶剂ZL200510044933.1 (7)一种抗高温、低摩阻油包酸乳状液的制备ZL200510044929.5 (8)高温酸化用助排剂ZL200510044934.6 (9)聚丙烯酰缓交联剂的制备方法Z L200410023616.7 (10)固砂堵水剂ZL200410023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