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张志庆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
  • 所属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领域:
    [1]纳米分子工程:包括DNA等生物大分子组装体的构筑,核酸分子信标用于疾病和环境的靶向检测,适体分子组装体用于药物的靶向输送和癌症等疾病的精准治疗等。 [2]胶体与界面化学:主要包括新型表面活性剂、嵌段高分子等化学品的合成、性质研究及应用。 [3]油田化学品:包括原油破乳剂、降凝剂、降粘剂、污水处理剂、缓蚀阻垢剂、沥青分散剂等。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张志庆,男,197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物理化学委员会委员,《胶体与聚合物》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会员,Biomaterials,SoftMatter,Macromolecules,Biomacromolecules,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Fuel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32-86983365 Email:zhangzq@upc.edu.cn 1、科研工作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62篇,被EI收录的50篇,其中一、二区论文20余篇,三四区论文合计40篇,他引1500余次,其中发在Chem.Soc.Rev.上的一篇三年他引260余次,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专利5项,授权专利4项,申请美国专利一项,编写教材和专著3部。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校自主创新项目、中石化项目、学校人才建设项目等;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开发区优秀青年人才、石油大学骨干青年人才工程等称号,荣获中国石油大学青年五四奖,入选第四次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候选人,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荣获黄岛区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的科研荣誉有克拉玛依石化奖教金、东营市科技成果奖、全国东方杯胶化之星三等奖、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及山东省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教学工作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研究生课《胶体与界面化学》、《高等合成化学》,本科生基础课《物理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本科生双语课《Chemistry》,以及《基础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是学校化学一级博士点、一级硕士点的主要负责人,化学学科和化学专业主要负责人,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方向负责人,山东省级研究生优质课《胶体与界面化学》负责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山东省级精品课《物理化学》的负责人之一,学校化学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胶体与界面化学自主创新团队负责人等。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十余项(国家级4项),指导7名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国家银奖,获得了第七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挑战杯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首届中国石油大学“石大科创教学之星”奖教金、中国石油大学“校企合作先进个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年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项。指导培养19名硕士研究生,指导30余名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 3、管理工作 担任理学院副院长,分管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教学实验室建设、资产设备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教改、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工作;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高端引智计划、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工作。 二、学习工作经历 1、个人经历 2007.04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长 2018.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层干部复旦大学专题培训班 2018.05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014.03-2014.0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青年教师实验教学专题研修计划 2012.10-2013.10美国加州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 2012.11-2012.12美国干细胞研究中心高级研修班 2012.05-2012.06苏丹,喀土穆炼厂,高级讲学专家 2011.07-2011.09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英语高级班 2010.07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005.07-2007.03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2000.09-2005.07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 1996.09-2000.07山东大学化学学院本科 三、主要项目、论文、成果和获奖(按时间倒序) 1、科研项目 [1]2019.07-2022.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价核酸适配体的滚环合成及其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输送; [2]2017.08-2020.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含多价适配体的长链DNA负载金纳米粒子靶向检测癌细胞的研究; [3]2017-2020,NSFC21603276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赖氨酸谷氨酸二肽自组装凝胶体系的超分子手性及生物效应研究”; [4]2016.1-2018.12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科技专项,过渡金属离子液体负载型SBA-15的制备及其脱除噻吩类硫化物的基础研究; [5]2016-201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专项,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与机理研究; [6]2015.05-2017.06年,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科技专项,Gemini型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用于页岩气的体积改造; [7]2015.1-2016.12年,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咪唑双子表面活性剂抑菌、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 [8]2015.1-2016.12年,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Gemini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凝胶体系的研究”; [9]2014.12-2017.12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含多价适配体的嵌段DNA大分子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输送; [10]2014.09-2016.09年,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页岩气的清洁压裂开采研究; [11]2013.6-2015.5,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的微观结构及成胶/破胶机理的研究,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 [12]2012-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CSC201206455009; [13]2012.01-2014.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合物负载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基础研究”; [14]2011.08-2014.06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多肽基两亲嵌段聚醚的胶束自组装及用于医药纳米载体的研究”; [15]2011.4-2013.12年,中国石油大学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科技专项“可循环使用NVES压裂液体系的结构设计与成胶-破胶调控机制研究”; [16]2010-2013年,中石化胜利油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抗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制”; [17]2010.09-2013.0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项目基金“生物相容性两亲嵌段聚醚的胶束组装体用于纳米载药的研究”; [18]2009-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骨干教师建设工程项目“基于杯芳烃起始的多枝状两亲嵌段聚醚的自组装与胶束化行为的研究”; [19]2007-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引进人才基金“分子结构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质及缔合行为影响的研究”; [20]2006-2008年,国家博士后基金“新型微乳酸压裂液体系的研究”; [21]2005-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基金“纳米氧化锌的形貌调控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22]2002-2005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低温快速原油破乳剂的研制”; [23]2004-2006年,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三元复合驱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教学项目 [1]2018年10月,主持的《胶体与界面化学》入选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2]2018年,JY-A201819,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理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3]2018年,JY-A201803,与理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多元协同构建双创教育生态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大教改项目; [4]2018年,QN201819,青年教师学改革项目,以应用为导向的《胶体与界面化学》互动式教学研究; [5]2018年,SZ201826,实验技术改革项目,物理化学实验交互仿真平台的开发与实践; [6]2017年,《胶体与界面化学》教材入选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石油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7]2017.01-2019.12,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胶体与界面化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8]2017.06-2017.06年,《胶体与界面化学》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9]2017年,QN201725非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0]2016.09-2018.09,JY-B201634,主持校级教改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搭建理科创新平台,培养本科创新人才; [11]2015-2017,校级教改项目,物理化学梯度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12]2014-2016,石大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网络实验室建设;[13]2014-2016,校级教改项目,立体化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4]2014-2016,校级教改项目,加强“三个平台”建设,创新化学新专业人才; [15]2014-2016,校级教改项目,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网络实验室建设; [16]2013.12-2016.12,校级教改项目,“化学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3、获奖及荣誉 [1]2019年5月,荣获中国石油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2]2017年,打造优质课程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化学专业创新人才,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17年,《胶体与界面化学》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 [4]2017.9.4,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5]2016.12.18,获得中国石油大学“校企合作先进个人”称号; [6]2015,“理念引领,高端定位,加强对化学学科低年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2015,物理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8]2014.12年,杨姗“两亲性高度支化嵌段聚醚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荣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9]2015.01,“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胶束自组装及其载体应用”获得黄岛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0]2014.11.28,获得中国石油大学“石大科创教学之星”奖教金; [11]2014.7.30,“研究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第七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12]2013年,“研究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组织的201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3]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指导优秀教师称号; [14]2012年,“研究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5]2012年,“电导法与最大压差法测表面活性剂CMC的实验比较”获得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组织的2011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16]2012年,“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17]2011年,物理化学山东省级重点学科的方向负责人; [18]2010年,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青年人才; [19]2010年,挑战杯山东省级优秀指导教师; [20]2010年,挑战杯创业大赛国家银奖指导教师; [21]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指导优秀教师称号; [22]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首届人才建设工程骨干教师; [23]2009年,《物理化学》课程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的主讲教师; [24]2009年,山东省物理化学委员会委员; [25]2008年,克拉玛依石化奖教金; [26]2007年,“三元复合驱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东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27]2005年,全国东方杯胶化之星三等奖; [28]2004年,“低温快速原油破乳剂”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29]2004年,挑战杯山东省一等奖。 4、主要著作、论文和专利清单 (1)著作 [1]2018年,主编石油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胶体与界面科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石油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基金资助; [2]2017年,《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副主编,140万字 [3]2011年,主编国家级网络精品课配套教材《物理化学》,化工出版社。 3)专利 [1]2019.04,张志庆,王芳,杨春天,周亭,王秀凤,张国栋,发明专利-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1710041384.5; [2]2017.01,张志庆,王芳,杨春天,周亭,王秀凤,张国栋,发明专利-原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710052068.8; [3]2012,张志庆,靳路超,王芳,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浓缩型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1010134853.6; [4]2007,发明专利“含水含蜡原油低温快速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310105425。 [5]2013,美国专利“MULTIVALENTDRUGSFORTHETREATMENTOFINFLAMMATIONANDCANCERANDMETHODSFORMAKINGANDUSINGTHEM”,ApplicationSerialNo.(USSN)61/868,486. (4)举办会议情况 [1]2015年7月,作为负责人承办了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全省28所高校的师生参加了竞赛和实验室研讨会。 [2]2017年7月,作为共同负责人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参会专家学者超过1000人,并担任会议副秘书长,同时担任副主编出版《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 四、指导学生情况 合计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本科毕业生30余名,大创项目10余项,先后担任20余名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参加或带队参加“挑战杯”3次,并连续带队指导参加第1~8届山东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1、指导研究生情况 2010年招收2名硕士研究生(楚成钗,徐利芳); 2011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杨姗,王涛,冯立娟); 2012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梁茜茜,蒋晓霞,刘春鸣); 2014年招生1名硕士研究生(李昀泽); 2015年招生3名硕士研究生(张洪芝,刘淑贞,刘婷婷); 2016年招生1名硕士研究生(汪珊珊); 2017年招生1名硕士研究生(马杰)。 2018年招生3名硕士研究生(张子辰,刘娜娜,张金叶) 2、指导大创项目 2010年,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绿色农药水乳剂的研制”(靳路超等) 2010-2011年,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绿色环保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应用的研究”(郝文月等) 2010-2011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微乳柴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庞飞等) 2011-2012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生物柴油低温降凝的研究”(韩丹等) 2012-2013年,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水基型环保农药专用乳化剂开发及销售”(韩宁宁等); 2014-2015年,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新型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合成及降凝机理研究”(李浩等); 2014-2015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用于页岩气的清洁压裂研究”(叶思源等); 2016-2017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DNA大分子超结构的自组装研究”(郭世伟等); 2016-2017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DNA水凝胶的构筑与性质研究”(朱文璇等); 2017-2018年,指导校级大创项目“DNA介导金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李召冰等)。 3、指导学科竞赛 2010年,指导马一峰,靳路超,杨池,郭慧洁,常璐,刘霁漫,李文东,杨美松,贾江涛等同学参加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国家级银奖; 2009-2016年,带队参加第1~8届山东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刘贺、马晓燕、王晖,王子、武欣婷等十余名同学获得山东省一等奖。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