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孙致学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
  • 所属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1、油气藏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方法; 2、复杂类型油藏数值模拟及注气提高采收率; 3、增强型地热系统循环取热数值模拟研究; 4、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分解机理及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9-2002.6,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工程学士; 2002.9-2005.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2005.9-2008.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主讲课程 1、专业硕士《油气田开发工程》课程; 2、石油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油层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油藏工程》(专业课)和资源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必修课。 指导研究生 指导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30人,毕业研究生入职斯伦贝谢(国际)、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等国内外企业以及赴美继续深造。 承担科研课题 近五年承担及在研的主要科研方向及相关项目: (一)油气田开发研究方向 1、密井网试验区干扰试验试井解释,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研究中心,起止时间:2017.9~2018.7,负责人; 2、密井网试验区储层连通性评价,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研究中心,起止时间:2017.9~2018.6,负责人; 3、国外储层定量表征技术研究新进展,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研究中心,起止时间:2017.9~2018.2,负责人; 4、中高渗油藏2C驱油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来源:中石化华东油气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7.5~2018.12,负责人; 5、缝洞型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室内模拟量化预测,来源: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7.5~2017.12,负责人; 6、注聚后续水驱井堵塞深度分析,来源:中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起止时间:2017.5~2017.12,负责人; 7、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油藏储层表征,来源: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中心,起止时间:2016.12~2017.12,负责人; 8、帅垛戴南组油藏稳产技术研究技术,来源: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起止时间:2016.12~2017.12,负责人; 9、特/超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定量表述技术研究,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6.8~2017.12,负责人; 10、堵水调剖数值模拟研究,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起止时间:2016.01~2020.12,负责人; 11、洲城.祝庄地区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研究及应用,来源: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起止时间:2015.12~2016.11,负责人; 12、苏20.苏36.11区块气藏精细描述及建模技术研究,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5.8~2016.6,负责人; 13、强非均质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5.8~2016.3,负责人; 14、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前沿技术咨询,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4.10.09~2014.11.30,负责人; 15、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压裂效果综合评价研究,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1.11.07~2012.12.31,负责人; 16、莱38断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来源:中石化胜利油田,起止时间:2011.08.31~2011.12.15,负责人; 17、神木气田太原组低渗低丰度砂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2.12.03~2013.10.31,负责人; 18、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来源: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起止时间:2012.12.03~2013.12.31,负责人; 19、基于施工曲线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诊断及产能预测,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1.11.07~2012.12.31,负责人; 20、考虑气藏地质条件影响的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来源: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2.12.03~2013.12.31,负责人; 21、迪那2气田双孔双渗地质模型重建,来源: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起止时间:2013.11.01~2014.12.31,位次2/8; 22、和田河气田裂缝性储层特征精细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来源: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起止时间:2014.11.01~2016.3.31,位次2/8; 23、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来源: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1.11.01~2012.12.31,位次2/6; 24、低渗透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起止时间:2010.12.03~2011.12.31,2/9; 25、多井型联合布井方式研究,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起止时间:2012.11.01~2015.12.31,位次2/13; 26、锦州9.3、旅大10.1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增产挖潜技术研究,来源: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起止时间:2014.12.03~2015.12.31,4/13; 27、鄯善油田东区剩余油分布及治理对策研究,来源: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4.9.01~2015.8.30,2/6。 (二)地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向 1、基于离散-连续介质模型的水-EGS传质传热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51774317),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起止时间:2018.01.01~2021.12.31,负责人; 2、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跨尺度研究方法及数值模拟(No. KC201702),来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起止时间:2018.01.01~2021.12.01,负责人; 3、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CO2埋存与置换CH4协同开采机理研究,来源: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起止时间:2014.05.01~2016.06.01,负责人; 4、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动态描述及地质建模,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起止时间:2014.05.01~2020.06.01,负责人; 5、西太平洋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起止时间:2015.01.01~2015.12.01,负责人; 6、天然气水合物藏中CO2.CH4置换开采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来源: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起止时间:2014.07.03.2016.06.01,负责人; 7、潜山油藏岩石热物性测试及余热水回注对地下温度场影响研究,来源: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起止时间:2015.01.03.2015.12.01,2/6。 (三)页岩、致密油气开采方向 1、页岩多矿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考虑润湿特性的CH4耦合传输机制研究(No. 51404291),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起止时间:2015.01.01~2017.12.31,负责人; 2、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微观运移机制研究,来源:山东省自然基金,起止时间:2013.10.01~2016.10.01,负责人; 3、基于解吸和多重扩散机制的页岩气数值模拟,来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起止时间:2012.01.01~2014.12.31,负责人; 4、考虑有机质影响页岩气运移机制及数值模拟,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起止时间:2011.04.01~2013.12.01,负责人; 5、页岩储层水平井多级压裂模拟与分析研究,来源: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起止时间:2014.08.01~2015.12.31,负责人。 (四)教学改革项目 1、“互联网+”视野下石油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型教学案例建设与教学实践(B2016M008),来源: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面上),起止时间:2017.1~2019.1,负责人; 2、创新油藏渗流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基于Solidworks平台仿真实验系统开发(No.QN201301),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起止时间:2013.11~2015.11,负责人; 3、MOOC视野下的石油工程专业互联网教育实践及课程资源建设(No.JY-B201405),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起止时间:2014.11~2016.11,负责人。 获奖情况 1、2017,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 2、2014,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新方法及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位次3。 3、2014,油藏工程类专业课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与实践,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位次7。 4、2013,青岛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位次1。 5、2013,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三名,位次1。 6、2010,油藏生产动态实时优化理论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位次3。 7、201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工程方法与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位次3。 8、2013,油层物理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位次6。 荣誉称号 1、2016.12,荣获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新创业卓越贡献奖”; 2、2016.11,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2016学年优秀班主任; 3、2016.04,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 4、2015.09,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5、2015.09,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教师”; 6、2015.05,被授予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7、2014.12,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8、2013.11,获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三名。 9、2013.06,获青岛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0、2012.05,被授予第二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11、2012.9,被授予“大学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著作 2010,油层物理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6. 2013,油气田开发设计与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5. 专利 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裂缝、溶洞随钻检测系统及方法,专利号:201310339560.5,排名第1(授权); 2、制备具有双重孔隙的碳酸盐岩储层物理模型的装置及方法,专利号:201310327410.2,排名第1(授权); 3、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专利号:201310327410.4,排名第1(授权); 4、非均质储层注水合采层间干扰模拟系统及检测方法,专利号:201310582943.5,排名第1(授权); 5、一种水溶气藏开发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510068300.8,排名第1; 6、用于致密气藏在集气站生产模式下的气井产量劈分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05119720.8,排名第1; 7、地热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与CO2废气回注处理一体化的装置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510319919.1,排名第1; 8、基于磁性介质的砾石充填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174053.0,排名第3(授权); 9、一种基于磁性支撑剂的支撑剂铺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235252.8,排名第3(授权); 10、基于纳米磁流体的储层裂缝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186293.2,排名第4(授权)。 获软件著作权3项: 1、超低渗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诊断(iStage 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0555974号; 2、天然裂缝表征与预测系统(iFrac V1.0),软著登字第0239060号; 3、碳酸盐缝洞型油藏水锥预测与控制(iCone V1.0),软著登字第0555996号; 学术交流 1、2016.11.24-25,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研讨会,地点:青岛,报告题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多尺度研究方法及数值模拟; 2、2016.4.27-4.29,第二届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与探测技术研讨会,地点:厦门,报告题目: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雕刻及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3、2016.3.15-3.17,第五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地点:北京,报告题目:增强型地热系统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4、2015.6.9-6.11,法国石油研究院(IFPEN)大会报告:FROM CHARACTERIATION TO MULTI-SCALE DISCRETE FRACTURE MODEL OF TIGHT GAS RESERVOIR: INTEGRATING CORES, WELL LOGS, 3D SEISMIC AND OUTCROP; 5、2015.4.19-4.25,世界地热大会(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15),Melbourne, Australia; 6、2014.5.27-5.31,第五届国际渗流力学大会(Interpore),地点: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主题报告:Tight Sand Gas Reservoirs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 example from Sulige Gas Field,CHINA;时间:2014.5; 7、中海油研究总院学术交流,地点:北京,主题报告:复杂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实践,时间:2013.5 8、TOUGH2—EGS&CMS学术交流,地点: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时间:2013.6. 9、中石化西北局分公司学术交流,地点:新疆轮台,主题报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特殊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实践,时间:2012.9; 10、第三届国际渗流力学大会(Interpore),地点:美国普渡大学;时间:2012.5; 11、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年会,地点:西安,主题报告: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时间:2012.1。 个人风采 课题组主页: http://www.sunpetro.cn/forum-384-1.html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