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1-1985东北师大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87-1990东北师大物理化学专业,理学硕士。1997-2000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1985-1987大庆石油学院助教;1990-1998大庆石油学院讲师;1998-2001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2001晋教授。2000-2003期间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博士后,2004年聘为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7年选聘为中国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泰山学者。2007-2009期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后。 主讲课程 近5年 本科生课程:《油田化学》(全英文) 研究生课程:《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全英文),采油化学理论与方法 博士生课程:《提高采收率科学技术前沿进展》 指导研究生 近8年:毕业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24人,分别为: 2018:殷夏,朱洲(博士),Sarsenbekuly Bauyrzhan(博士,留学生),冯海顺(博士生) 2017:刘静,张攀峰,苏帅杰,Beatrice(留学生),于斌(博士生) 2016:张向峰,马艳哲,蔡志彪,胡雷雷(博士生),杨红斌(博士生) 2015:张斌,赵健,季岩峰(博士) 2014:赵昊阳,魏绍龙 2013:张磊,孟祥灿,徐斌(博士),王宪忠(博士) 2012:刘延莉,李媛,单秀华,张凯波,曹东青,刘述忍(博士),吴瑞坤(博士) 2011:王轶男,蔚新燕,王永健,王杰,郭黎明,吴晓燕(博士) 承担科研课题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 “八五” 至“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横向项目50多项。 近8年,承担基金3项,重大专项1项,在研基金1项,重大专项3项,横向课题多项。 (1)低浓度两亲聚合物驱油体系增效方法及机理研究,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309) (2)两亲聚合物溶液聚集体调控用于增强乳化的方法及机理研究,2013-2016,国家自然基金(21273286). (3)基于自组织行为的特定两亲聚合物驱油剂溶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3181). (4)基于自组织行为的两亲聚合物的自乳化驱油研究,2008.12-2011.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F20). (5)基于自组织行为的两亲聚合物驱两亲剂的增溶和乳化规律研究,2009.1-2011.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4250502). (6)CO2管道输送、储存和注入技术研究,2009.1-2010.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6-003). (7)CO2驱采出液脱水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2011.1-2013.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6-004)。 (8)CO2驱油藏监测技术研究及优化,2011.1-2015.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6-005). 获奖情况 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 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 荣誉称号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博士论文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 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著作 1.康万利,董喜贵。三次采油化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 康万利.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化学剂作用机理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康万利.董喜贵.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王凤平,康万利,敬和民。:腐蚀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沈钟,赵振国,康万利。胶体与界面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6.康万利,白宝君。油田化学与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7.侯吉瑞,康万利.提高原油采收率新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8.戴彩丽,康万利.油田化学新进展,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 专利 1.油田污水中硫离子含量的间接测定及硫的价态分析方法,专利号:ZL200810111480.3,排名第1; 2.基于本体胶的微球粘弹性测量方法,专利号:ZL201510179818.9,排名第1; 3.用于调驱的低弹性微球和含其的复合调驱体系及调驱方法,专利号:ZL201510640200.8,排名第1; 4.一种CO2气敏性化学堵剂,专利号:ZL201510039361.1,排名第1; 5.超疏水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其同井注采工艺管柱,专利号:ZL201611198617.4,排名第1; 6.微球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专利号:ZL200810128148.8,排名第1; 7.弹性颗粒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专利号:ZL200810128147.3,排名第1; 8.一种甜菜碱型两亲聚合物超分子驱油体系及其构筑方法,专利号:ZL201810031356.X,排名第2; 9.泡沫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专利号:ZL200810128146.9,排名第2; 10.一种SiO2增强型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710879614.5,排名第2; 11.一种盐增黏水溶性两亲聚合物驱油剂,专利号:ZL201710086348.0,排名第3; 12.一种基于聚合物微球与两亲聚合物的多相CO2稳定泡沫体系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1710942599.4,排名第2; 13.一种可调控粘弹性超分子清洁压裂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711101539.6,排名第2; 14.一种筛板旋转式的乳化装置及其乳化方法,申请号:201810036019.X,排名第2; 15.一种阳离子两亲聚合物超分子驱油体系及其构筑方法,申请号:201810031610.6,排名第2; 16.有机无机复合驱油剂、有机无机复合驱油体系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1810541834.1,排名第2; 17.调剖堵水剂及应用、调剖堵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1810543050.2,排名第2; 18.一种双季铵盐长链结构的两亲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8114347133,排名第2。 学术交流 主办国际会议: 2013,2018国际油田化学学术会议(2013,20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ilfield chemistry)地点:青岛校区;时间2013年6月26-28日;及2018年6月20-22日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 17th SPE Improved Oil Recovery Symposium 2010,IOR2010, 24-APR-10 to 28-APR-10 inTulsa,报告题目:A Novel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EnhancedFoam Flooding Method to Improve Heavy Oil Recovery 2. 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地点:长春市;时间:2013年7月21-25日,报告题目:环糊精-多支化两亲聚合物包合体系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 3.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地点:太原市;时间:2011年7月20-25日,报告题目:基于自组织的两亲聚合物溶液流变动力学研究 4.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地点:青岛市;2009年8月17-21日,报告题目:稠油开采用超低界面张力驱油体系研究 5. 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地点:长沙,2008年9月28-10月4日:报告题目:不同类型聚合物驱油剂溶液的流变黏弹性规律研究 6. 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地点:杭州,2010年11月3-6日:报告题目:适于北布扎奇油田的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研究 7. 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地点:廊坊,2012年10月17-18日:报告题目:三元共聚两亲聚合物合成、流变及乳化性能研究 个人风采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至2009年分别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全英文讲授油田化学和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33年来一直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油田化学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化学驱油体系及驱油机理,采出液处理理论与技术,调剖堵水体系及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它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授权专利6项。著作4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孙越崎教育发展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做到教书育人,培养优秀人才。已累计培养研究生100多名。2名博士生获学校优秀论文,1名硕士获校优秀论文。每年有1-2名本科生获校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