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 2001.9-2004.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2. 1994.9-1997.7,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3. 1989.9-1993.7,石油大学(华东),学士; 工作经历: 1. 2011年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处长 2. 2010-2011,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 3. 2007/12-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系,教授 4. 2003/10-2007/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系,副教授 5. 1998/10-2003/10,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系,讲师 6. 1989/09-1993/07,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系,助教 主讲课程 《油藏工程》、《石油工程概论》、《高等油藏工程》 指导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2011级:陈先超 2012级:王森,王相 2013级:张纪远 2014级:陈红伟 2015级:夏天 2016级:徐世乾,邢祥东 硕士研究生: 2008级:张安刚,白军伟,石飞,马炳杰,隋园园 2009级:黄兴,董业良,王森,陈先超,张娟,石洪福 2010级:王守磊,王相,杜鹏,路建忠,宋玉龙,王振 2011级:张纪远,郭龙飞,王鹏,张伟,韩晓冬 2012级:陈存良,王波,舒成龙,李尚,杨雅惠,李加祥 2013级:夏天,李祯,邢祥东,董悦,孙祥晖,王鑫鹏,杨光龙,陈垚,韩璞 2014级:徐世乾,张雪力,袁诺,吴天琛 2015级:张进,王景石,胡鹏,孙贝贝,窦凯文,崔荣浩 承担科研课题 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优势通道识别与描述、调剖调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共负责和参与各级各类项目7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20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6项,国家973项目专题3项,另外参与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5项。部分代表性科研项目如下: 1. 海上高含水期油藏大井距井网加密矢量优化与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25-001-006,2016/01-2020/12 2. 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参数优化与经济技术评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71,2016/01-2020/12 3. 特高含水整装油田流场调整方法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11-001-003,2016/01-2020/12 4. 水窜通道形成的力学机制分析测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11-003,2016/01-2020/12 5. 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储层参数变化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4233,2015/01-2018/12 6. 致密油开发井网系统与压力系统优化方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题,2015CB250905,2015/01-2019/12 7. 致密油(页岩油)赋存与运聚机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2014CB239005,2014/01-2018/12 8. 聚合物驱后凝胶颗粒调剖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4222,2012/01-2015/12 9. 中低煤阶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及软件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8-004,2011/01-2015/12 10. 海上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机理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24-002-002 11. 煤层气开发井间干扰机理与开发方式优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2009CB219606,2010/07-2013/07 12.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07AA06Z00),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07-2010 13. 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整优化方法研究(2011ZX05011-002-001HZ),国家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2013 14. 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藏开发整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2008ZX05024-04-001), 国家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8-2010 15. 高耗水层带判识方法及潜力评价技术研究,厅局级/胜利油田,2016-2018 16. 大数据在油田开发战略规划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厅局级/胜利油田,2014-2016 17. 层内生成CO2调驱决策及效果预测评价软件研究与应用,厅局级/中海油天津,2015-2017 18. 老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大系统优化方法研究,厅局级/胜利油田,2015-2016 19. 不同开发阶段重点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厅局级/华北油田,2014-2017 20. 华北油田高含水砂岩油藏优势通道识别、描述与治理技术研究(HBYT-YJY-2011-JS-018),厅局级/华北油田, 2011-2013 21. 深部调驱决策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价技术研究, 厅局级/中海油天津, 2012-2015 22. 轮古油田注水替油方案优选及现场试验, 厅局级/塔里木油田, 2010-2011 23. Palogue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厅局级/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1-2012 获奖情况 1.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2010,排名第2 2. 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增油技术及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2013,排名第3 3. 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2013,排名第4 4. 以深部调驱为中心的改善水驱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2008,排名第2 5.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理论与配套技术研究,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2007,排名第1 6. 聚驱后利用地层残余聚合物絮凝调驱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一等奖,省级,2009,排名第4 7. 聚驱后地层残余聚合物再利用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2009,排名第7 8.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研究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级,2009,排名第5 9.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理论与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2007,排名第一 10. 孙越崎科技奖,2009 荣誉称号 1.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石油工程 2.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2年,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方向负责人 3.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石油工程 著作 1. 冯其红,张先敏,胡爱梅.煤层气藏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 2. 冯其红,崔传智,王卫阳,李明川.油田开发与开采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其红,聚合物驱后深部调驱理论与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专利 1. 一种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控水完井设计方法,CN102953713,1/3 2. 一种水驱油田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CN102953726A,1/3 3. 一种多元热流体泡沫驱替煤层气开采方法,CN103061730A,1/4 4. 一种煤页岩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的测定方法,CN103115844A,1/7 5. 一种煤层气井多元热流体强化开采方法,CN103122759A,1/4 6. 一种煤页岩等温吸附/解吸实验装置,CN103149118A,1/7 7. 饱和水条件下煤岩等温解吸曲线测定装置及方法,CN201410403179,1/3 8. 水平井分段完井入流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201410486762.7,1/6 9. 一种改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在线深部调剖方法,CN101545368,3/8 学术交流 [1] 冯其红,王波,韩晓冬,王相,流体运移过程中微粒沉积规律研究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山东青岛,2014.08.22-2014.08.27 [2]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山东青岛,2014.08.22-2014.08.27 [3] Qihong Feng ,Sen Wang ,Ping Liu,Pingyuan Ge,Shubin Shi,Yiling Sun,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Profile Control Combination Process of Steam Foam and Stiff Particles,SPE Heavy Oil Conference Canada,Canada,2012.6.12-2012.6.14 [4] Qihong Feng,Guo Longfei,Zhang Xianmin,Gao Sunhua,Shi Hongfu,Wu Shuhong,Study of Thermal Recovery Method of Steam and Flue Gas Combined With Gel Injection,SPE Heavy Oil Conference Canada,Canada,2012.6.12-2012.6.14 [5] Qihong Feng ,Hongfu Shi ,Xianmin Zhang,Peng Du,Jiyuan Zhang,New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Coalbed Methane Wells,SPE/EAGE Europea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Austria,2012.3.20-2012.3.22